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究海南岛中部丘陵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凋落物动态及土壤碳、氮含量的变化,采用时空互代法,在琼中湾岭地区同时具有经自然恢复的草丛、灌丛、次生林和人工恢复的马占相思林4种植物群落的两个山坡进行凋落物量和凋落物分解实验。在各个样地的每一样块随机布置三个凋落物收集器测定凋落物量。采用凋落物袋法进行凋落物分解实验。2005年8月在实验地收集4种植物群落的新鲜凋落物,风干后装入凋落物袋(非降解尼龙材料,孔径1mm×1mm),10g/袋。2005年9月将4种植物群落的凋落物同时放置在这两个山坡的8个样地的16个样块中分解,并在分解的第23、46、92、184、368天分五次回收凋落物袋,并测定其分解残留率。同时,在放置凋落物袋时在各个样块取土壤样,在分解实验开始的第368天对凋落物袋正下方和对照网的土壤进行取样,测定土壤碳、氮含量。主要的实验结果如下:1、海南岛中部丘陵地区4种植物群落年凋落物量分别是:草丛1.83t/ha、灌丛3.56t/ha、次生林2.97t/ha、马占相思林2.00t/ha,次生植物群落年凋落物量随进展演替进程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但灌丛与次生林年凋落物量之间统计上无显著性差异。人工马占相思林年凋落物量小于次生林。2、灌丛、次生林和马占相思林3种植物群落凋落物中叶的比例均高于枝和杂物,且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3、随着进展演替进程凋落物物种数逐渐增加,草丛<灌丛<次生林。马占相思林凋落物物种数小于次生林。4、随着植物群落进展演替进程,凋落物分解速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灌丛>草丛>次生林。次生植被环境下凋落物分解速率大于人工植被环境。5、凋落物基质质量对分解速率的影响程度随分解环境的改变而改变。6、混合凋落物较单一凋落物增加了资源异质性,改变了分解者群落丰富度,影响分解速率。7、随着进展演替进程,土壤全碳、全氮含量呈现上升趋势,草丛<灌丛<次生林,土壤肥力得到提高。经自然恢复的次生林土壤碳、氮含量大于人工恢复的马占相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