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字是外国学习者学习汉语的主要难点之一。本文基于前人对对外汉字教学的研究,首先对泰国中学生汉字偏误进行了分析。第一,通过三个实验设计分析了泰国中学生的汉字识别偏误,得出以下结论:汉字识别的偏误率与汉字使用频率以及汉字结构类型有关。语境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汉字的识别。泰国中学生在辨别汉字时,字形结构相近的汉字会比语音相近的汉字更容易产生误导,汉字字形是影响泰国中学生识别汉字的主要因素;第二,通过语料统计,笔者认为不同阶段的学习者汉字书写偏误类型不同,初级阶段学习者的汉字偏误类型主要是笔画偏误,而中高级阶段的学习者主要偏误类型为部件偏误;第三,通过笔顺偏误字数与汉字书写时长以及听写偏误字数的相关性分析,认为笔顺不仅仅是学习者的书写习惯,还会对学习者汉字习得效率产生重要影响。其次,本文基于统计调查,分析了汉字笔画、部件和构造类型中的习得难点,并且认为汉字本体知识、汉字教材的编排情况、教师处理汉字的教学顺序以及泰语母语会对学习者习得汉字产生重要影响。最后,本文基于“输入—输出”理论,根据教学实例,提出针对泰国中学生的汉字教学启示。在输入时,教师要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的学习水平调整输入内容和输入形式,同时要重视输入顺序和应用有趣的输入材料以及严格控制汉字输入量。在输出时,教师要灵活调整汉字输出量以及设计多样化的输出方式,并且要对学生的输出内容进行积极反馈。本文主要采用实验分析和语料统计的方法进行研究,但由于条件限制,实验环节还可继续完善,范围还可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