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曲线确定B因子诊断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截断点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_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补体B因子诊断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价值,确定B因子诊断DVT的最佳诊断截断值和定量的参考值范围,为早期正确诊断DVT提供新的依据。探讨临床DVT相关参考指标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临床Wells评分对于DVT诊断的参考价值。  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及云浮市人民医院骨科完成骨科大手术患者,详细记录患者个人资料,分别在3个时间点(术前1天,术后1天及7天)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B因子及D-二聚体、PT、APTT、FIB等凝血指标,同时3次进行临床Wells评分,在术前术后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全程检查,以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作为判断DVT的“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性(ROC)曲线,评价B因子及D-二聚体、PT、APTT、FIB以及临床Wells评分诊断DVT的可靠性,确定诊断DVT的最佳阳性截断值;统计分析患者个人资料,评估年龄、血型、体重指数(BMI)等和DVT发生的临床关系。  结果:骨科大手术后血清B因子水平明显增高,术前术后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DVT阳性组血清B因子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因子诊断DVT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6,最佳阳性截断值(cut off value)为62mg/dl,灵敏度为0.810,特异度为0.721,P值<0.001。D-二聚体诊断DVT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5,最佳阳性截断值为4086μg/L,灵敏度为0.909,特异度为0.318,P值<0.001。APTT、FIB以及Wells评分在诊断DVT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5、0.676、0.790和0.871,最佳阳性截断值分别为4086μg/L、26.15s、4.855g/L和1.5分。PT诊断DV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02,对于DVT的诊断价值为零。年龄及体重指数是DVT发生的两个独立高危因素,其诊断DV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5和0.698,最佳阳性截断值分别为71.5岁和26.19kg/m2。  结论:B因子对骨科大手术后DVT的诊断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血清B因子检测对DVT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D-二聚体对DVT的诊断具有良好的敏感性,但特异性差,D-二聚体检测对 DVT的排除诊断有重要价值。APTT、FIB及Wells评分对DVT的诊断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本地区大学生群体中吸烟危险行为的流行现状、动态特征,了解吸烟诱导体内TGF-β1、IL-10的生成情况,检测痰标本中炎性细胞的含量,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以期证实吸烟
目的:为了解浙江地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住院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评估各相关参数与病人预后的关系,以探讨影响SLE患者长期存活的相关因素,为今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目的:观察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质子泵抑制剂(PPI)联合阿莫西林与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在根除幽门螺杆菌(Hp)疗效的影响。  方法:研究对象是经胃镜检查并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确诊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