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的建造诗学——建构视角下石材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解析

来源 :山东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传统的建筑设计模式正日益受到挑战。建筑界一贯传承的注重平面构成、体块组合和空间变化的设计方法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同时新的时代在不断创造新的表现方式,也在不断拓展建筑设计的新视野。   当今,许多建筑师正致力于探索新的设计方式。他们突破传统的设计系统,转而强调建筑材料的使用方法及构造方式,并通过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以及传统材料和构造方式的新发展,探索建筑空间和形式创新的新途径。在近年出现的建筑理论中,在我国引起反响最广的的非“建构”理论莫属。它强调建筑的本质,涵盖了材料、技术、结构、构造等许多建筑学的基础内容。当今我国建筑界的一项重大议题是克服近年来后现代主义与我国国情的错接所造成的诸多不良影响,使中国当代建筑走向一条更加健康的道路。建构理论的思想和观点对此有着深远的意义。   石材被用来建造房屋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西方的建筑史一直被称为“一部石头的史诗”。石材源自自然,是人类社会和周围世界的有机连接体。它还是一种环保的材料,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被废弃后的建筑垃圾也可以利用现代技术非常方便的进行处理,这是石材特有的优势。虽然工业革命后的一段时间内,主流建筑师将精力逐渐转向不断涌现的新材料新技术上,但在日益强调地域性和生态性的今天,石材凭借自己特有的优势和不断被发掘的潜力,仍继续活跃在现代建筑的舞台中。   对建构理论和石材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国内外建筑界均有一些理论研究成果和设计实践。本文第一章全面阐述和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建构理论和石材应朋的研究成果;第二章总结归纳石材的材料特性和现代石材技术的新发展,为义章后续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第四章首先对石材建构的诗意内涵和建构策略作了深入的研究和全面总结,然后对国内外石材的应用实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使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解析建构理论在当代石材建筑中的应用策略。论文的论点和得出的应用策略对当前形势下石材建筑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运河是河流的特殊形式之一,其滨水空间的塑造对彰显沿线各城市的特色、即可识别性,提升和重塑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推动经济发展、提高文化品位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京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村国,乡村聚落既是中华文明的根源,也是传统文化的载体。然而,在城镇化浪潮的冲击下,乡村聚落及其承载的文化正在受到强烈的冲击。传统村落的大批灭失,村庄形
新中国成立之后,伴随着我国的国力不断提升,人们的假期变长及有了公休假后,旅游业由过去的传统类型转向度假型,人们更倾向于度假旅游。在这种条件下,度假酒店有了很好的发展
城市交通问题日益成为了当前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同时,在日益严峻的城市交通问题下,城市空间的发展趋势如何,也是我们城市规划界所涉及的核心研究领域。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
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人民产生了辉煌的文化,同样也创造了自己的优秀建筑,独特的建筑用材和建造方式使藏式传统民居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同时,藏式传统民居是根植于藏族传统聚落这
近30年来的相关保护实践表明:历史地段的保护应由单纯的物质空间层面到复合、多元的整体环境,应该综合考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及技术等诸多因素。近年来国内历史街区
当代博物馆建筑发展迅速,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增长良好的情况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强。新建的博物馆建筑不断增多,一个以博物馆建筑为主的文化建筑高潮正
在城市建设的浪潮之中,许多城市的历史街区经历了成片开发或者“拆旧建新”式地改造。这种“自上而下”的更新改造方式造成了很多历史街区的同质化,使历史街区原有的历史风貌和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社会的非匀质化状态在急剧强化,建筑学科必须把握时代脉搏,才能保持自身的活力并适应时代需求。基于工业化大生产的现代主义建筑理性而单一的叙事方式正面临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四川灾区的中小学校建筑造成了巨大的损毁,师生伤亡惨重。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积极开展,在中央提出的“力争在两年时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