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细流场测试的斜拉索风雨激振机理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r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跨径桥梁的建设中,斜拉桥因其优美的外形以及极高的跨越能力,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在工程建设当中。大跨径的斜拉桥因其结构体系轻柔,在降雨的天气条件下,遭受风和雨联合作用的斜拉索有可能发生大幅度的横风向振动。这种由风和雨联合作用导致的斜拉索大幅振动被称作风雨激振(RWIV)。斜拉索的风雨激振现象严重影响着端部锚固装置的疲劳寿命,进而影响到桥梁使用阶段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同时也会影响行车过程中司机的舒适感。自发现斜拉索风雨激振现象已过去40年,但仍没得到被广泛接受的发生机理的解释。本文基于精细化风洞试验室,对斜拉索发生风雨激振时的振动特性、上水线的动力特性和尾流场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通过人工诱导生成上水线的方法在风洞试验中成功激发斜拉索模型的风雨激振现象。通过加速度传感器获得了风雨激振发生时,斜拉索模型的振动特性。在模型表面预先刻画坐标系统,通过高速摄像机对风雨激振中上水线的动力特征进行监测和识别,得到了上水线的运动信息。通过对模型振动和水线振荡分析,观察到了水线-斜拉索低频同频共振的现象。利用高频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对风雨激振的尾流场进行可视化,首次得到了风雨激振发生时具有时间分辨率的尾流场信息。通过对尾流场进行POD分析,得到了风雨激振发生时尾流场的模态分布情况,发现随着振动的减小,发生了第二模态后移的现象。通过对尾流场全流域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尾流场中的旋涡脱落的频率为1.333 Hz,这与结构的固有频率相等。结果表明斜拉索风雨激振是一种气液固三相耦合的同频共振现象,并对其发生机理进行了讨论。
其他文献
沥青混合料是由集料、沥青、矿粉等组成的多相复合材料,其中组成材料的尺寸和物理力学性质差异较大,搅拌成型后的结构也呈一定随机性,材料的复杂性与随机性,导致细观结构的多样性与力学行为的复杂性。而现阶段的混合料设计方法中混合料模型相较于真实结构过于简化,无法真实反映沥青混合料的复杂性与随机性,进而无法通过理论模型准确预测混合料的细观结构与宏观体积参数。因此有必要基于真实细观结构及大量试验数据对沥青混合料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加深,以及近年来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及非常规突发事件愈演愈烈,城市交通中非常规交通出行活动也与日俱增。应急疏散是非常规交通出行活动中主动规避出行行为,如果能做到面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并制定合理的疏散方案,则对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及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研究了以心理账户理论为基础的应急疏散路径选择模型,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刻画被疏散驾驶员的路径选择行为,可以为疏散方案的制定提供
随着我国公路体系逐渐进入大规模改扩建阶段,公路改扩建期间的通行效率降低,交通拥堵现象明显。深入研究公路改扩建建设期交通控制区交通特性,识别其延误影响因素,建立相应的延误时间预测模型,对于交通控制区交通组织方案制定提供有力支撑。首先,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双向双车道改扩建期间强制换道施工区段交通控制区,研究其建设期交通特性。通过无人机航拍获取实测数据,提取六个交通控制区的流量、车辆组成、速度并进行统计与处
车辆荷载是桥梁最重要的荷载之一,是桥梁产生疲劳劣化最主要的原因,同时也是桥梁时变可靠性分析、剩余寿命预测以及极限承载能力评估的重要基础。结合桥梁监控视频与动态称重系统数据进行桥梁车辆荷载监测研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近些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建立不同监控图像中的车辆对应关系,从而实现动态称重数据直接迁移则是该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作为一种建立图像间对应关系的计算机视觉方法,图像特征匹配方法是有
随着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的上升,桥梁与海面之间的净空逐渐减小,已建低净空桥梁上部结构在风暴潮与台风作用下可能会遭受波浪作用并导致破坏和损毁。根据水位的不同,桥梁上部结构在波浪作用下可分为悬空状态、接触水体状态以及完全淹没状态。其中,悬空状态下的波浪作用存在着明显的空气俘获、砰击与波浪破碎的现象,其物理机制十分的复杂,目前国内外对该方面的研究较为匮乏。本论文以方箱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与水动力试验的
冻融作用使土体产生水分迁移,并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体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变化。回弹模量是评价力学强度的重要参数。我国现行规范中采用路基动态回弹模量代替路基静态模量,但路基土的动态回弹模量测试仍然较为复杂,因此考虑采用一种易于获取的物理参数转换得到路基土动态回弹模量。本文提出采用剪切波速表征路基土的动态回弹模量,探讨了在不同工况下,粉质黏土的剪切波速和动态回弹模量特征,建立相应的转换关系,为路基土模量预
防屈曲支撑是一种高效的耗能减震构件,其核心单元材料的特性直接决定支撑性能的优劣。铝合金材料具有比强度高、加工方便、耐久性好等优点,本文提出将铝合金用作防屈曲支撑的核心单元,并拟定构造参数设计出铝合金防屈曲耗能支撑,探究了铝合金防屈曲支撑的破坏形式及耗能特性,并借助实际桥梁开展防屈曲支撑应用研究的工作。首先,依据已有的研究理论,明确防屈曲支撑的工作过程及发生破坏的机理。从保证防屈曲支撑的整体稳定、局
城市地铁凭借节省空间、载客量大、准时快捷等优点成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一大利器,盾构施工技术成熟,施工速度快、经济性高、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同时也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在城市地铁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软硬复合地层是施工时遇到的一种复杂地层,该地层同时存在软弱土体和坚硬岩石,软硬层之间土性相差悬殊,与均质地层对比,软硬复合地层盾构施工诱发地表沉降的因素更多、规律更复杂。因此,研究软硬复合地层盾构掘进诱
智能化是道路交通系统的发展趋势,自动驾驶汽车被认为是解决城市拥堵问题、提高通行效率的可行方式。未来人工驾驶可能被逐步取代,但在此过程中,道路交通将处于自动-人工驾驶车辆混行状态。快速路服务于城市中、短距离出行,承担着大量的出行需求,而合流区作为连接普通道路与快速路的通道,交通状况极为复杂,极易导致交通事故。故在无法获取真实事故数据情况下,本文将微观仿真和交通冲突技术相结合,开展了自动-人工驾驶车辆
随着私人小汽车拥有量上升,城中村作为一种特殊居住区涌现出停车供给与停车需求不匹配的停车结构失衡问题。掌握城中村居民停车选择行为的特征和机理是进行城中村停车管理的重要依据,合理的停车管理措施有利于调节城中村居民的停车需求,改善目前城中村停车混乱、停车结构失衡的问题。但目前学术界对城中村居民停车选择行为的研究较为缺失。基于此,本文从研究城中村居民的停车选择行为入手,发掘城中村居民停车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