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染色体阳性白血病ABL激酶区基因多态性研究

来源 :泸州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klmi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Ph染色体阳性白血病患者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情况及ABL激酶区点突变与伊马替尼耐药的意义,探讨检测ABL激酶区点突变能否预测对伊马替尼耐药。方法:1应用SYBR Green Ⅰ实时定量PCR(real timequantitative PCR,RQ-PCR)法检测Ph阳性白血病患者BCR-ABL mRNA表达情况。2应用巢式RT-PCR对患者不同时期的骨髓或血液标本进行ABL激酶区扩增,对产物进行纯化、测序以及序列同源性比对,确定点突变的存在和类型。将RQ-PCR结果及突变检测结果结合临床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SYBR Green Ⅰ实时定量PCR检测3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32例BCR-ABL融合基因表达阳性,阳性率91.4%。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不同分期患者BCR-ABL融合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急变期患者的BCR-ABL融合基因的扩增量较慢性期和加速期均增高(p<0.005,p<0.05);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4例表达阳性,其中2例患者发现P190与P210共表达。2.巢式PCR扩增BCR-ABL基因阳性样本的ABL激酶区,通过直接测序法检测突变位点,测序结果未发现突变。结论:1.BCR-ABL融合基因mRNA表达量与临床预后有关,慢粒患者加速期及急变期患者表达水平较高。2.测序结果未发现突变,间接推断其突变可能和伊马替尼用药有关。3.运用新的检测手段,提高BCR-ABL融合基因ABL激酶区点突变的检测率,优化筛选几个常见且对临床耐药有指导意义的点突变,将其应用到临床中还需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临床医学在医院诊疗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培养优秀的临床医学人才对于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有突出的价值。从现阶段的具体分析来看,医学院普遍设置了临床医学专业,目
目的:比较8岁以下患儿视感知学习疗法(perceptual learning)与传统疗法治疗顺、逆规散光性弱视的疗效。方法:将252例(504眼)8岁以下顺、逆规散光性弱视患儿,分别行视感知学习
利用图像分析仪对拉伸、拉拔脆断断口进行了金相组织、夹杂物检测,并借助于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Φ11mm的X82B拉拔过程中产生的脆性断裂断口.研究认为:X82B盘条脆断的主要原因
本文根据近年来对涂层材料及其制品在典型湿热、亚湿热自然大气暴露及人工气候加速试验研究的结果,介绍各类代表性涂层材料和制品耐湿热户外气候的性能,并探讨人工气候加速试
电子商务的发展,在我国的商业界引起了巨大的波动,这种全新的交易模式是对传统商品交易模式的巨大冲击。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买卖双方不需要见面即可完成交易,而且相关
自建国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育进行了多次的改革,其中包含教育课程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在这些的改革过程中,对语文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开始逐一深入分析,并且,
目的:探究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在妇产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妇产科收治的1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产妇随机分为
目的:1)观察六味地黄丸联合双膦酸盐治疗NSCLC骨转移患者的疗效;2)观察六味地黄丸联合双膦酸盐对NSCLC骨转移患者血清OPG水平和血清RANKL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六味地黄丸产生骨
目的:探讨全国名老中医对冠心病的证治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全国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的医案,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