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污染地区COPD与肺癌之间的基因组学相关性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w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肺癌已经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癌症类型,同时其死亡率也最高,已经造成极大的社会负担。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可治疗的疾病,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的呼吸道气流限制,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已逐渐成为全世界最主要的致死病症之一。之前的研究表明COPD可能是肺癌的一个主要风险因素,表明COPD和肺癌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并且这两种肺部疾病之间有着许多相类似的致病因素,可能有着较为相似的病理学机制。对于绝大多数地区来说,香烟烟雾是最为主要的肺部疾病致病因素,而高污染地区由于暴露在较高水平的污染中,因此其遗传易感性可能与全球主要风险因素的遗传易感性有所不同,因此高污染地区的遗传致病风险可能有所不同。本研究将来自高污染地区的肺癌患者和COPD患者分别与同地区正常人群进行对比,分析年龄、性别、吸烟量和用煤量等临床指标对于肺癌和COPD的影响;探索高污染地区人群中哪些基因共同参与了肺癌和COPD的遗传发病机制;探索男性群体与女性群体之间遗传差异性,及其各自的肺癌与COPD共相关基因;探索吸烟群体与非吸烟群体之间遗传差异性,及其各自的肺癌与COPD共相关基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为两种肺部疾病的早期筛查提供方向。研究结果:临床指标具有一定程度的患病风险预测能力,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量和用煤量,其中用煤量最为有效。多个位点与肺癌和COPD同时相关,包括rs664677(ATM,11)、rs2240308(AXIN2,17)、rs3817963(BTNL2,6)、rs2869967(FAM13A,4)、rs351855(FGFR4,5)、rs1695(GSTP1,11)、rs1524107(IL6,7)、rs17576(MMP9,20)、rs577876(PARK2,6)、rs1903858(PTEN,10)、rs7937(RAB4B,19)、rs462779(REV3L,6)、rs2853677(TERT,5)和rs1042522(TP53,17),虽然有些相关性并不显著,但合并后对于肺癌和COPD有一定的风险预测能力,联合临床指标能够提升风险预测能力。肺癌和COPD在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之间均有遗传差异性,但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均有部分SNP位点与肺癌和COPD都相关。肺癌和COPD在吸烟群体和非吸烟群体之间均有遗传差异性,但无论吸烟与否,均有部分SNP位点与肺癌和COPD都相关。GO分析发现与肌细胞增殖相关的多个功能与肺癌和COPD均有关联,并且可能处于两种疾病的交集点。本研究通过将肺癌和COPD的致病风险位点进行对比,获得了多个与肺癌和COPD都相关的SNP位点,揭示高污染地区两种肺部疾病在这些方面的共通性,表明其具有一定的遗传相关性,并且利用这些位点进行了预测模型的构建。为后期对于高污染地区肺癌和COPD相关性的研究提供较精确的方向,并且能够有助于进行早期筛查。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的烟叶种植面积、产量均位列全球首位,烟叶的烘烤效果是决定烟叶质量和经济性的关键因素,在能源匮乏和环保要求严格的今天,热泵作为一种高效无污染的清洁能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干燥之中。现行的热泵烘烤密集烤房排湿方式为开式排湿,排湿气流经过蒸发器之后直接排至室外,余热损失严重,烘烤能耗较高。闭式热泵烘烤效果较好,但是由于循环空气进入到热泵冷凝器的温度过高,导致冷凝器中的制冷剂不能被完全冷却为液态,使
热光伏电池是热光伏技术中实现热辐射能到电能转换的关键组件,制约着热光伏系统中电能输出能力和热辐射光电转化效率。鉴于传统单结热光伏电池光谱响应特性与经济性好的宽谱辐射体热辐射特性之间的失配问题,本文以与商用Ga Sb衬底晶格匹配的、实验可制备的GaxIn1-xAsySb1-y和InAs0.91Sb0.09合金为材料基础,应用载流子漂移-扩散理论系统研究了新型GaxIn1-xAsySb1-y/InAs
目标检测作为计算机视觉的重要研究领域,是其他图像分析、图像理解领域的基础。目标检测是指在输入图像中识别并定位指定目标。近年,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目标检测算法在各类计算机视觉任务中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尤其是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发展,大大提升了深度网络的特征提取能力,提高了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目标检测算法性能。于此,本文从深度神经网路的模型压缩及提升目标检测的检测性能角度,针对:1)深度神经网络的深度是其成功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是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药用草本植物,主产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尤其是云南省文山州。目前对于三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理活性研究、克服连作障碍等方面,而三七的遗传学基础研究工作相对滞后。随着转录组学的飞速发展和现代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学领域应用的日趋成熟,有必要开发三七转录组分子标记,并与三七部分重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进行关联分析,从而为三
分数阶微分方程的非局部性,可以为具有“记忆性”、“遗传性”的材料和过程提供较好的理论支撑,因此被用来描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众多领域的实际问题.Hopf分岔理论作为分析系统稳定性问题的经典工具,在研究系统动力学特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分数阶微积分的蓬勃发展,分数阶系统的Hopf分岔问题及其控制成为近年来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此外,众多复杂系统的时滞现象不容忽视,很小的时间延迟也可能影响到整个系统
研究目的:作为临床上治疗疼痛的代表性药物,吗啡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急、慢性疼痛和癌性疼痛的治疗。然而长时间使用吗啡会产生很多副作用,包括镇痛耐受、痛觉敏化以及成瘾等。这些副作用,特别是镇痛耐受和痛觉敏化,极大地削弱了吗啡的临床药效和应用。因此,阐明吗啡诱导镇痛耐受和痛觉过敏的机制,找到缓解途径,对于有效应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疼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巨大的社会效益。线粒体作为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能量产生
修复由创伤、感染、肿瘤和其他疾病引起的节段性骨缺损在骨科上具有挑战性。人工骨修复材料为治疗骨缺损提供了重要解决途径。Zn元素在促进骨形成、矿化和骨量保存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能刺激成骨细胞分化,抑制破骨细胞性骨吸收。因此可以通过将Zn掺入到其他骨修复材料中的方式,以增强骨修复材料的骨形成和矿化能力。本课题提出将促进活性元素Zn与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ydroxyapatite,nHA)进行功能
目的:灯盏乙素是已上市药物灯盏细辛和灯盏花素的主要活性成分,虽然灯盏乙素在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治疗方面显示了显著的效果,但其生物利用度低,成为了制约灯盏细辛类药物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提高灯盏乙素的生物利用度,实验前期对灯盏乙素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进行了文献调研,得出灯盏乙素在体内生物利用度低可能是在体内的广泛代谢,及在胃肠道的低溶解度所致。目前多从优化剂型、制剂工艺及结构修饰改善灯盏乙素生
随着数据监测成本的不断下降、管网水力模型的普遍应用,基于数据与模型驱动的爆管定位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基于数据与模型驱动的爆管定位技术不仅受监测数据精度及模型准确度的影响,还与监测点布局及监测点数量有关。在上述影响下,如何有效提高基于模型与数据的爆管定位精度是当前面临的难题。针对该问题,本文开展了基于模型驱动及混合统计的供水管网爆管定位研究,具体研究内容与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模糊聚类的
生物毒素是生物体产生的有毒物质,根据来源不同可分为动物毒素、植物毒素和微生物毒素。其中,植物毒素α-鹅膏毒肽和微生物毒素赭曲霉毒素(OTA)化学性质稳定、毒性较强,是生物毒素中重点关注对象。α-鹅膏毒肽是鹅膏菌中毒事件中的主要致死毒素,人的致死剂量约为0.1 mg/kg。OTA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