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到21世纪,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与产品内分工并存的局面已转变为以产品内分工为主导,产业内分工和产业间分工相补充的局面,而产品内分工这种分工方式不仅为发达国家带了更多的利益,而且为发展中国家介入新兴产业、全方位参与国际分工、充分发挥其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条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汽车产销量已经全球第一,但汽车产业发展水平却远远落后于美国、欧洲、日本甚至韩国。因此,在产品内分工的条件下,如何确定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思路和措施,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亟需研究的问题。
本文首先对产品内分工条件下的产业升级和汽车业产业升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在此基础上,第二章详细分析了产品内分工条件下的产业升级机制,将动力、自主创新、对外关联和政府行为归纳为产品内分工条件下的产业升级的基本要素,其中动力是产业升级的源泉,包含需求拉动和供给推动两种模式;自主创新是产业升级的根本原因;对外关联揭示了产业升级的基本路径;政府行为弥补了自由市场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保障了上述因素能够高效率地促进产业升级。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产品内分工条件下的全球汽车业产品内分工的背景,第三章阐述了全球汽车业产品内分工的模式(包括传统模式和新模式)并总结了新模式下的全球汽车业产品内分工的特点。在前三章研究的基础上,第四章对我国汽车产业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在动力上,设计了压力度的指标,并结合我国汽车产销基本情况分析了动力模式与汽车业产业升级的关系;在自主创新上,详细介绍了我国汽车企业R&D投入和自主研发成果情况,构建了生产函数模型,对技术贡献率进行了定量分析;在对外关联上,通过建立国内外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博弈模型,分析了对外关联与汽车业产业升级的关系;在政府行为上,把焦点放在汽车产业政策上,指明了近几十年汽车产业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并剖析了当前国际分工形势下,政府行为与汽车业产业升级的内部机制。最后,第五章提出了产品内分工条件下的我国汽车业产业升级的思路与对策。坚持目标性介入、阶段性提升和自主性发展在时间上连续,空间上并存的基本思路;加强汽车产品与服务的质量监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外商合作以及加快汽车产业政策的转型是具体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