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灰霉病和炭疽病生物防治研究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_toma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对黄瓜叶际微生物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用107株不同来源的生防菌株对黄瓜灰霉病菌和炭疽病菌进行了室内抑菌测定;在抑菌测定的基础上对筛选出的生防菌进行了盆栽和保护地防病试验;对进一步筛选出的3株生防菌进行了生防机制的初步研究。 1.黄瓜叶际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共分离到附生真菌25株,分别属于青霉属、毛壳属、链格孢属、木霉属、镰刀菌属、顶柱霉属、曲霉属、单头孢霉属、葡萄孢属、枝孢霉属、聚端孢霉属、黑根霉属、长蠕孢属13个属,链格孢属和青霉属为优势属:共分离到内生真菌4株,分别属于曲霉属、链格孢属、枝孢霉属,曲霉属为优势属。共分离到附生细菌26株,分别属于黄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黄单胞菌属、不动细菌属、库特氏菌属、足球菌属、欧文氏菌属、氮单胞菌属10个属,芽孢杆菌属和黄单胞菌属为优势属;共分离到内生细菌5株,分别属于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黄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为优势属。共分离到附生酵母菌7株,分别属于毕赤酵母属、瓶形酵母属、酵母属、红酵母属、隐球酵母属、酵母状外子囊属6个属,隐球酵母属为优势属。共分离到附生放线菌35株,鉴定1株,为小多孢菌属。乳酸菌L2和供试菌株S50分别鉴定为芽孢杆菌属和链霉菌属。 2.抑菌测定:通过室内拮抗实验,筛选出对黄瓜灰霉病菌和炭疽病菌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真菌F22,细菌B5,放线菌S32、S10、S24、St18、St61、S23和乳酸菌L2。S50单对炭疽病菌抑菌作用最强。 通过抗生实验:表明B5、L2、S32、S10和S23发酵液对黄瓜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有较强抑制作用:表明S50、L2和S24发酵液对黄瓜炭疽病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次是S32、S23和S10。 3.防病试验:盆栽防治黄瓜灰霉病的结果表明:S32、L2、B5和S10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治炭疽病的结果表明:S50、L2、B5、St61、S10、S32和S18的防治效果较好。保护地小区防治黄瓜灰霉病的结果表明:B5、S32、L2、S23、F22和S18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治黄瓜炭疽病的结果表明:S50、L2、S32和B5的防治效果较好。 4.生防菌对黄瓜灰霉病生防机制的初步研究:生防菌B5、L2和S32发酵液对黄瓜灰霉病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及S32对菌丝形态的影响初步表明B5、L2和S32的生防机制是拮抗作用。
其他文献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在不断提高土地生产力的同时,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本论文以长期定位(1987~2005年)于三江平原的白浆土为基本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大量研究证明植物,特别是动物RNA病毒的种群遗传多样性丰富,其种群结构表现为准种(quasispecies)特征。RNA病毒的高度易变性与其自身编码的复制酶缺乏校正功能相关。双生病毒(ge
夕阳的余晖照在梭磨河上,忙碌的一天终于闲下来。  我和儿子耀兴决定骑车外出游玩,刚骑出党校大门,天空不作美,打起了微小雨点儿,抬头观看天相,看样子雨点很快就会停下。我继续骑行,可儿子却掉头回府,任我怎么哄,就是不肯与我结伴同行,我有我的由头,他有他的把戏,他臭小子可能是在等他的玩伴吧!无奈之下,我独自闲逛,漫无目的。干脆去新华书店,看看有没有杨绛先生翻译的《堂吉诃德》吧!穿过精致小巧的康城,车来人
期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