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模式的交通发展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y_2003_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通工具的碳排放是中国城市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之一,在城市中,私家车又是碳排放最高的交通工具。随着民生问题的关注也越来越凸显,建设B型城市与制定B模式的交通发展方式,追求绿色GDP,构造B模式经济作为经济转型时期新的发力点,是响应世界建设低碳社会建议的一项重要举措。以中国南大门重点城市广州作为研究交通减排的目标城市,具有对其他各大城市有现实的示范作用的意义。  论文采用了理论探索与数据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情景模式预测与交通模式设计、交通模式评价等方法相结合,对广州市的公共汽车、私家车、轨道交通等交通工具2003年至2009年的碳排放进行了计算与比较,通过三种预测设计三种交通模式,最后利用这三种模式对广州城市交通工具改良、道路规划建设、道路监管、城市空间土地利用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方案解决。本文共分七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与内容、目标、技术路线;国外的B模式城市以及交通的研究与发展情况;第二章主要是面向中国国内,分别从城市交通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展开研究与阐述;第三章对B模式下的交通概念、特点进行描述,然后确定其B模式的交通发展模型,根据得出的模型结合数据计算出碳排放与能源之间的定量联系,确定其未来发展的三种模式,简单的对其交通指标进行分析;第四章正式的切入广州市交通现状,在对其现状的分析基础上结合第三章的模型计算结果,确定其广州市的私家车与公共交通的减排目标与预测出的三种模式,通过计算比较三种模式的最大减排量:得出的主要思路是以减少私家车的数量与提升公共交通运力为主;第五章则主要从城市空间形态、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土地、交通运营的方面提出治理对策;第六章针对上述第四章的计算结果同时采用第三章所陈述的三种B型交通模式,分别对广州城区典型的交通拥堵、污染严重区域进行实践研究,再次也考虑到了政策与管理相结合。第七章对全文进行收尾,提出结论与成果。  本文试将广州市区内较为典型的拥堵区域加以理想的模式进行优化与设计,以从理论上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本文的研究成果具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要点:  (1)中国目前的城市交通发展现状问题,典型城市交通交通堵塞、能源消耗情况。  (2)通过对广州交通发展的碳排量进行分析,计算了各类交通方式如民用交通、私家车、公共交通从三种情景模式:惯性发展情景、发展情景、相对脱钩情景预测了以2009年为基准年,10年之后民用交通碳排放与公共交通碳排放的增减量,计算得出的三种模式当中,以减少私家车与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运力为减排的主要努力方向。  (3)通过规划“公共交通”、“生态交通”、“慢行交通”三种交通模式,对广州的交通低碳B型化发展做出介绍与研究。数据说明采用三种情景模式下的三种交通方式是有利于减少碳排放,优化城市道路环境的举措,为优化广州的道路设计与交通产业低碳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4)分析了广州的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需求。从管理学方面结合了广州的交通运行实例。采用上述的三种B模式交通方式分别对广州市区内的部分拥堵道路进行代表性的设计与优化。
其他文献
农用地资源在我国农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设用地需求量剧增,以农用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严重不足为代表的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由此而来的人口、基础设施、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形势日益严峻,对城市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人口管理一直
太湖及其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呈现严重恶化趋势,农业污染物的排放是太湖流域水体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太湖流域农业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的生产过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主题,进入21世纪之后城市化与产业集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众多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产业集聚的发展进程表明二者之间存在较强相关性
学位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广泛呈现出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自然灾害频发、灾情加重的现象。在对气候变化的研究过程中,人们已逐渐认识到海、气相互作用是气候系统中重要的物理过程
本文通过开展多源数据协同下的林地提取研究,达到监测森林动态变化的目的。本研究对维护和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是提高林地监管能力、开展生态空间规划、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