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是辅助生殖的一项重要技术。不孕症是困扰育龄期女性的一大难题,直接影响家庭幸福。随着我国二胎政策放开,女性对成功受孕、分娩的渴望日益增大,许多患有不孕症的女性将辅助生殖技术看做为成功受孕的最后希望。IVF-ET过程耗时较长,花销较大,提高其成功几率,改善妊娠结局已成为妇产科医生不断追求的目标。近年来,女性体内维生素D水平与辅助生殖结局的相关性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门,但其研究结果却不尽相同。本研究将对女性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对IVF-ET的临床妊娠率的影响做一meta分析。目的:探讨女性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对IVF-ET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材料及方法:1.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cochrane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文献。1.纳入标准:(1)、随机对照实验或队列研究;(2)、研究对象的受孕方式均为IVF-ET;(3)、可检索全文,且可提取到完整的可用数据。2.排除标准:(1)、研究缺乏对照组;(2)、研究对象有影响受孕的器质性病变如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3)、研究对象受孕方式为自然受孕、指导同房、宫腔内人工授精;(4)、原始文献对妊娠的诊断交待不明确。3.数据分析及统计学方法:采用由Rev Man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原始数据计算加权后合并比值比(OR)、均数差(MD)以及它们的95%可信区间(95%CI),并进行异质性检验,X2检验若异质性检验结果为P>0.10时,多个研究具有同质性,可选择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 model);若多个研究结果为P≤0.10时,多个研究不具有同质性,首先应进行异质性分析和处理,若仍无法消除异质性的资料,可选择随机效应模型(random effect model)。I2统计量反应异质性部分在效应量总的变异种所占的比重,且I2统计量经过对自由度的校正,不会受文献数目变化的影响,异质性结果检验较为稳健[1]。在Cochrane系统评价中,只要I2≤50%,其异质性是可以接受的。结果:1.本次研究纳入了16篇原始文献,其中1项为随机对照实验,15项为队列研究;2.根据血清中vitamin D的浓度,分成三组:vitamin D>10ng/ml与vitamin D<10ng/ml;vitamin D>20ng/ml与vitamin D<20ng/ml;vitamin D>30ng/ml与vitamin D<30ng/ml。Meta分析结果显示这三组的OR及95%CI分别为1.62[0.60,4.42],1.37[1.14,1.66],1.13[0.85,1.51]。在供卵移植中,将实验对象分为vitamin D>20ng/ml与vitamin D<20ng/ml,OR及95%CI为1.59,[0.97,2.63]。本次研究未发现卵泡vitamin D含量与IVF-ET临床妊娠率之间的关系。结论:1.与血清vitamin D含量<10 ng/ml比较,血清vitamin D含量>10 ng/ml对临床妊娠率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该项研究存在较大异质性;2.与血清vitamin D含量<20 ng/ml比较,血清vitamin D含量>20 ng/ml会提高IVF-ET的临床妊娠率,其临床妊娠率是其对照组的1.37倍;3.与血清vitamin D含量<30 ng/ml比较,血清vitamin D含量>30 ng/ml对临床妊娠率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在供卵移植中,血清vitamin D含量<20 ng/ml相比较,受体血清vitamin D含量>20 ng/ml并不会影响IVF-ET的临床妊娠率;5.在IVF-ET中,临床妊娠组与未妊娠组的卵泡液vitamin D含量无统计学意义,卵泡液vitamin D含量不影响IVF-ET的临床妊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