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社会成员的基本素质,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语文教育发挥着关键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有价值的丰厚遗产,是我们民族特有的,有着鲜活的生命。语文教育是民族的母语教育,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育蕴含着民族的思想、情感以及祖先的精神和智慧,传承着民族文化、历史传统。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弘扬祖国优秀文化和吸纳人类进步文化的基础作用,使学生从小扎下优秀民族文化的根,同时又要使语文学习具有先进、开放、多元的文化精神,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味历史的浓郁芬芳、现代的流光溢彩;体味中国语言的丰富和多彩,体味中国人思想的广博与深邃,体味民族精神的深邃与永恒。作为中国的教育者,教育的对象是祖国的未来一代,我们应该努力使他们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陶冶他们的感情,漂拔他们的志气。《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目前一个让人担忧的现状是:中国的青少年儿童不重视自己的母语,不重视学习语文,不懂文言文,不重视自己国家的语言文字,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知之甚少。这些发人深省的现象,成了笔者和许多语文教师的困惑。新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之重中之重,阅读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化直接决定着学生视野的开阔、认识的深度。如何在新课改中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如何能更好地完成传承传统文化的神圣使命,本文就此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研究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并根据研究内容作出了自己对传统文化概念的界定,论述了传统文化的特点,分析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论文第二部分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在小学阶段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本部分从儿童认知发展规律、语文教育教学规律、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操的必要途径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三部分,探索了在阅读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最后阐述了自己长期以来对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几点思考,提出了对当前小学语文教材和教师的几点建议,并且着重论述了汉文字和书法学习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的重要性,建议开发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以此希望能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做一个较为系统的论述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