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农业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发生着新的阶段性变化,对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的研究日益受到理论界和学术界的重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以家庭为主体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改变当前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提高农业的市场化水平,实现农业生产的产业化、现代化、规模化成为时代的选择。目前国内经济学家对生产组织形式的讨论主要集中于产业经济学或制度经济学的范畴,本文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透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视角对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从生产组织形式的本质出发,围绕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探讨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发展的趋势和目标。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在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我国对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研究,系统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特征,力求对创新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提出建设性的观点,本文采用逻辑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本文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对现有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和评论,在批判的继承国内外现有理论的基础上,给出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框架,阐明了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笔者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述了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发展的背景及其研究意义。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生产组织形式的基本理论。首先界定了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涵义、进而分析了它的作用与特征;其次指出生产组织形式在生产方式体系中的地位,再次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变革的系统分析着手,分析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和未来社会主义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进而阐述马克思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构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生产组织理论的基本框架。第三部分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历史经验。从对资料的整理和搜集中总结计划经济体制下合作社和人民公社中我国农业生产组织的特征、缺陷和改革开放后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发展变化。第四部分,提出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创新的目标。家庭农场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基本形式。第五部分从以上的分析中,提出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创新的主要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