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母,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土地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施加于环境的压力,其与环境的脆弱程度共同决定了环境的质量。作为合理配置利用土地资源重要手段的土地利用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密切相关。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土地利用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长期性、累积性、有时是不可逆转。土地利用规划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对土地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产生深刻影响。面对我国当前严峻的土地国情以及环境问题,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刻不容缓。而当前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在我国还刚刚起步,相关的理论、方法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亟待发展和完善。因此,目前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在研究国内外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从我国当前的实际出发来研究目前在我国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其次,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基础以及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和归纳总结。将其理论主要归纳为环境经济学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系统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及系统的输入与响应关系理论等;将其评价方法试探性的从来源方面进行分类,具体分为传统评价方法、政策评价方法和新发展的评价方法三大类。然后,在理论研究基础之上,以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为实证研究对象,从社会、资源、环境三大方面着手构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而运用物元模型对其进行回顾性环境影响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其实施以来对黑龙江省的环境产生了中等程度的影响,并由此进一步提出减缓土地利用规划对环境影响的措施及建议,从而为土地利用规划在协调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