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选用Gamma3粗隆交锁髓内钉切开复位内固定处理的病例,通过对年龄、性别的记录、骨折类型分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及其临床记录指标的对照,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特点和隐性失血的内在相关因素,为围手术期临床正确评估和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提供依据。方法:患者取自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在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间住院并通过手术治疗的61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对其中选用Gamma3粗隆交锁髓内钉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核对,符合入选条件的共84例具有完整的医疗记录,登记患者身高、体重,调取手术当天、手术2整天(48小时左右)的血常规化验指标,记录术中出血和术后渗血数据,依据Gross方程计算得出患者围手术期总的失血量,减去显性失血(术中及术后的引流量失血或渗血),即术后隐性失血量,分别根据性别、年龄(高龄组和非高龄组)、骨折类型(简单的和复杂的骨折组)进行分组,分析患者手术后隐性出血的相关因素。病例化验资料系通过查阅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病历库获得,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笔者自行测量。所得数据使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结果:在84例患者中,按照Evans分型,简单类型骨折(Ⅰ、Ⅱ型):共48例,Ⅰ型:12例,Ⅱ型:36例;复杂类型骨折(Ⅲ、Ⅳ型):共36例,其中Ⅲ型26例,Ⅳ型10例;男性42例,女性42例,平均年龄78.3岁(60-97岁),平均手术时间53min,平均手术记录出血量120.42m1;高龄组(大于或等于80岁):34例,术前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C)为107.OOg/L,术后平均血红蛋白(MCHC)为89.94g/L;非高龄组(小于80岁):50例,术前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C)为117.54g/L,术后平均血红蛋白(MCHC)为94.18g/L;术中及术后输血患者共53例,术后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C)为92.46g/L;平均术后失血量为841.71m1,平均术后隐性失血721.29m1。结论:采取Gamma3粗隆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方式,围手术期失血量明显大于手术记录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其中隐性失血平均约占82.59%,与年龄和骨折类型有一定的关系,在临床工作中应当警惕术后贫血,注意复查血常规,正确评价手术风险,及时给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