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农业社会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首先必须着重考察和说明国民收入、财政收入、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如何波动的,因此,必须进行总量分析和具体的商品价格研究。因此物价的研究,特别是粮价研究对认识和梳理历史上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极为重要,因为粮价是最基础的价格,也是历代人民和政府最为关注的最重要的价格。粮价不仅决定了劳动力、地价、地租等许多商品的价格,还是通货膨胀率最主要的权重,直接决定了国民收入和国家财政收入的水平和内部比率。通过梳理粮价的长周期走势,我们发现粮价的涨跌不仅直接影响各阶层的利益,影响财富在各阶层的分配,还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政权的兴替。粮价变动的周期与政府兴替的周期、货币供应的周期、人口增长的周期和人均收入增长的周期有密切的因果关系。所以说,粮价是市场价格体系中最重要的信号,古代的各国政府从来不敢忽视,现在的各个政府更是万分重视,将粮价视为CPI的核心价格进行严格的管理,因而,研究粮价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本文的核心工作就是在前辈学者所做的历史粮价基础性的工作上,通过论述12—19世纪中英两国粮价的历史数据,通过对历史粮价数据的深度挖掘,建立中英两国历史粮价比较的各种数据模型,从而找出其变动的历史规律,并对中英粮价背后的货币供应量、人口增长率、人均耕地面积等不同的生产要素进行比较和分析。本文试图解释以下几个问题:中英粮价增长率比较,中英粮食的金融化、商品化程度比较,中英粮价通货膨胀率比较。通过本文的研究成果,发现在农业社会由于经济增长速度主要是人均GDP增长速度很低,中国大致在0.1%—0.3%,英国在0.3%时,两国的GDP的增长率与粮价的波动周期有密切关系。其中,粮价的波动主要受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人口增长率的影响,此外,运输成本的下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业人口的增加,都对粮价的波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耕地面积的增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业人口的增加,都对粮价的波动产生了巨大影响。此外,粮价的波动除了受供给的原因,主要还受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人口增长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