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心肾不交型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选用针刺督脉经穴位为主的治疗方法,系统观察和总结本治疗方法对于该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7例心肾不交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针刺选穴:百会、风府、大椎,配合常规穴四神聪、神门、内关、三阴交、太溪;对照组只选用常规穴。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治疗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持续治疗2疗程。于2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观察。治疗前后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评分。通过自身前后对照和组间对照,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37例病例进行分析得出,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PSQI评分分别由治疗前的(16.21±2.95)、(15.67±0.56),降低到治疗后的(5.63±2.77)、(7.61±2.93),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说明两组的治疗均有效。两组PSQI评分治疗前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两组之间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治疗组19例中临床痊愈16例,显效1例,有效2例,无效0例;对照组18例中临床痊愈15例,显效0例,有效3例,无效0例,经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均有效,均可明显改善失眠症患者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及PSQI评分。结果表明,两种方法临床治愈率大体相当,治疗组在减少入睡时间和降低PSQI评分方面疗效更优,在增加睡眠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无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