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Tei指数评价老年人心功能的临床研究
背景:慢性心力衰竭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住院病因,而老年人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多不典型,且容易受其他因素影响,还往往同时存在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的减退。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如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收缩末期内径(LVDd、LVDs)、二尖瓣口血流图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血流峰值之比(E/A)、E峰减速时间(DT)、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肺静脉血流图收缩波和舒张波之比(S/D)等虽然对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具有一定评价功能,但对于心脏的整体功能评价是不全面和欠客观的。日本学者TeiC等在1995年首先提出了一个综合评价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新指数--Tei指数(Teiindex),该指数不受心率、心室几何形态、心瓣膜返流、心室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影响。既往研究曾先后将其应用于成人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各类心肌病、充血性心衰、青少年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心功能及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众多疾病的心功能评价,证明Tei指数能较好地评价心脏整体功能,具有很高的临床使用价值。但应用Tei指数评价老年人心功能的研究尚不多见。
目的:探讨Tei指数对评价老年人心功能的临床价值以及年龄对Tei指数的影响。
方法:年龄≥75岁的老年人39例,将其中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存在左冠状动脉主干或其主要分支(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二支以上狭窄病变,狭窄≥75%的老年病人列为A组(17例),病史和检查未发现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者列为B组(22例),年龄<75岁正常者列为C组(26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LVDd、LVDs、E/A、DT、IVRT、S/D,并根据心室等容收缩间期(IVCT)、等容舒张间期(IVRT)和心室射血时间(ET)计算Tei指数(Tei指数=【IVCT+IVRT】/ET)。
结果:①A组Tei指数较B组和C组都有显著性延长(1.09i0.25vs.0.59i0.19和0.46-/:0.09,p0.05)。③各组Tei指数与LVEF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厂=0.26,r=0.41,r=0.18,p>0.05)。④A组心脏腔室内径(LVDd和LVDs)较B组和C组都有显著性增大(60.58~5.23vs.51.66~3.07,46.54~2.54mm,40.72~5.34vs.31.15~4.24,29.11~1.75mm,p<0.01);B组的LVDd较C组增大(51.66~3.07vs.46.54~2.54mm,p0.05)。⑤A组IVRT较B组和C组延长(155.19~17.67vs.¨1.40~18.19,103.46~11.94ms,p0.05),A组与C组间E/A、DT值存在差异(1.22士O.15vs.1.01~0.23,189.11~20.22Vs.178.63~22.80ms,p0.05);相比2DE,RT-3DE与cine-MRI测量结果相关性更好;③RT-3DE所测的LVEF与多门电路平衡法99mTc_RBC心肌血池显像测量结果间的相关性(r=0.64,p<0.01)较2DE与核素检查结果相关性(r=0.53,p:0.01)好。
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能够准确进行老年人左心功能定量测定,与二维超声心动图、磁共振及核素显像等无创性检查结果比较具有较好相关性。在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定性和定量诊断方面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