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已经并且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面临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重大压力。人口老龄化给我国政府进行社会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和挑战。如何应对老龄化问题是一个历久弥新的热点问题。再加上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的安定团结十分重要。因此,民族地区的老龄化问题的解决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至关重要。民族地区老年人协会是缓解民族地区老龄化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建立、发展民族地区老年人协会即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需要,也是当地老年群众的迫切需求。民族地区老年人协会的建立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当地老年群众在其晚年生活中参与村寨治理,丰富文化生活,充分实现自我价值。同时,民族地区老年人协会是当地群众与当地基层政府、村委会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重要桥梁。更为重要的是民族地区老年人协会可以作为我国养老体系的补充,推动民族地区的社会养老工作。民族地区老年人协会作为一种独立的非政府组织,依靠自身的传统权威、魅力型权威以及行政权威参与社会管理、开展各项活动,从而有效良好的运行。但是,我国民族地区老年人协会具有“合理不合法”的特点,阻碍了其稳定持续的发展。由于各种因素,我国民族地区大部分的老年人协会并未在登记机关进行合法的登记。这种法律合法性的缺失,导致民族地区老年人协会的自身权益、各种活动的推行以及参与村寨管理的行为无法得到法律的保护,严重阻碍了老年人协会的发展。同时经费筹集的不稳定性和自身建设能力的缺乏等因素制约这老年人协会在民族地区的进一步推广、建立和发展。如何推动民族地区老年人协会的建立和发展?要解决这些制约因素,至关重要的是要确定老年人协会的法律地位,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引入第三方力量的支持。与此同时,提升民族地区老年人协会的自身能力建设,将民族地区老年人协会的建设模式规范化,从而推动其在广大民族地区的建立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