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连年走低的国民阅读率,图书终于扬弃了精英式贵族化的高傲,全线“下嫁”大众传媒;而与之生息的中国图书出版业也终于全力加速自己的“改制”,其将关注的目光聚焦到了在不同环境中如何通过自身理性的媒介行为来体现一个行业的社会价值,同时创造一种产业的经济效益。在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作为覆盖人群最广的数字化信息终端载体——手机,随着其“3G”进程的加快,势必成为更加炙热的传媒新宠。在如何与此新贵对接的过程中,我国的图书出版业已经成功地起步。对此,笔者着眼于加速发展图书出版产业的原点,视手机为一种媒体渠道与平台、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在这样的基础上,图书出版业有可能也必须借助好手机的优势,才有机会也必然会在数字化信息海洋中乘风破浪。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介绍了研究背景,并对国内的此项研究以及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综合梳理,揭示了本选题的研究价值,同时设定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在媒介渠道的特性分析视野下,分别描述了图书和手机媒体的传播特征,以及两者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得出两者整合是可能可行的论断。第三部分是从跨媒体出版的角度考察,在内容合作方面,图书出版业引入手机媒体的发展路径。根据信息终端的承载媒介,定义了以传统纸介质图书为最终承载媒介的“手机图书”概念和以手机为信息终端的“图书手机版”范畴。通过个案分析详细描述了两者的特征和联系,指出它们给传统图书出版业带来了怎样的增长点。第四部分则从市场营销的层面,突出表现了图书出版业借助手机创造的图书“手机营销”方式,以及在这种营销方式中手机媒体优越性的体现。第五部分是图书出版业引入手机的前景与反思。指出了手机持续助力图书出版业的发展之道,同时,也关注到了在此发展过程中已经出现并在一个时期内持续存在的问题。第六部分是结论,得出手机是中国图书出版业的移动加速器的结论。“移动”是其作用超越地理限制,及时随时性的综合表现,“加速”是对其作用积极正面的定性。虽然,由于手机媒体本身日新月异的技术变化,以及在被引入图书出版业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新问题,但是,随着技术与市场相关措施的规范与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对发展、改造、助推传统图书出版业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和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