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图书出版业的移动加速器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emi0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连年走低的国民阅读率,图书终于扬弃了精英式贵族化的高傲,全线“下嫁”大众传媒;而与之生息的中国图书出版业也终于全力加速自己的“改制”,其将关注的目光聚焦到了在不同环境中如何通过自身理性的媒介行为来体现一个行业的社会价值,同时创造一种产业的经济效益。在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作为覆盖人群最广的数字化信息终端载体——手机,随着其“3G”进程的加快,势必成为更加炙热的传媒新宠。在如何与此新贵对接的过程中,我国的图书出版业已经成功地起步。对此,笔者着眼于加速发展图书出版产业的原点,视手机为一种媒体渠道与平台、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在这样的基础上,图书出版业有可能也必须借助好手机的优势,才有机会也必然会在数字化信息海洋中乘风破浪。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介绍了研究背景,并对国内的此项研究以及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综合梳理,揭示了本选题的研究价值,同时设定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在媒介渠道的特性分析视野下,分别描述了图书和手机媒体的传播特征,以及两者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得出两者整合是可能可行的论断。第三部分是从跨媒体出版的角度考察,在内容合作方面,图书出版业引入手机媒体的发展路径。根据信息终端的承载媒介,定义了以传统纸介质图书为最终承载媒介的“手机图书”概念和以手机为信息终端的“图书手机版”范畴。通过个案分析详细描述了两者的特征和联系,指出它们给传统图书出版业带来了怎样的增长点。第四部分则从市场营销的层面,突出表现了图书出版业借助手机创造的图书“手机营销”方式,以及在这种营销方式中手机媒体优越性的体现。第五部分是图书出版业引入手机的前景与反思。指出了手机持续助力图书出版业的发展之道,同时,也关注到了在此发展过程中已经出现并在一个时期内持续存在的问题。第六部分是结论,得出手机是中国图书出版业的移动加速器的结论。“移动”是其作用超越地理限制,及时随时性的综合表现,“加速”是对其作用积极正面的定性。虽然,由于手机媒体本身日新月异的技术变化,以及在被引入图书出版业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新问题,但是,随着技术与市场相关措施的规范与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对发展、改造、助推传统图书出版业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和前景。
其他文献
中长期径流预报对掌握未来径流信息,实现水资源科学管理和优化调度具有重要意义。进行中长期径流预报模型的耦合计算和综合评价,可为中长期径流预报模型的应用研究,提高站点
<正> 伴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在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体制向部分市场体制演变。在教育事业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体制条件下,国家教育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不同程度地改变着落后的生产方式。20世纪90年代,我国很多的出版企业开始运用现代化的办公手段,
新时期以来,我国英语图书出版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众多出版社、文化工作室以及图书工作室的纷纷加入,使得我国英语图书的出版品种和数量迅猛增长,从而使得我国出版物市场日
<正>《广东省养老服务条例》已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的出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省委有关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是确保上位法有效实施和为广
目前,地方文化栏目已经成为南京报业的新兴发展方向。南京报业地方文化栏目建设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诸如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高素质的写作队伍。由于各报本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指具有地方传统文化遗产特征,并在来源地或者流传地居民之间世代流传的文学和艺术作品,具有集体性、地域性、传承性、变异性等特征。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冲击
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农村图书出版发行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但是,对农村图书出版发行的系统深入研究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
被称为“被忽视的分众平面媒体金矿”的DM杂志,经过10多年的发展,在国内已经初具规模。它在国内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末,凭借其分众化的优势,成熟的市场化运作,完善的读者数据
本文选取了杭州这个城市两家主要的报业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和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所办的英语专版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的观点,追溯和分析了两大报业集团创办报纸英语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