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汉中地区中学生物教学中生态文明素养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在对600多名在校高中生进行调查后,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的中学生生态文明基础知识不足,中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生态文明意识,但是生态文明行为和生态文明素养亟待提高。本文通过对已有生态文明教育理论研究文献分析和对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探讨了中学生物课程教学在提升中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方面渗透的对策。1.分析了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对国外及国内的生态文明教育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概括,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即文献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2.对中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做了调查及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处于中等水平,表现为生态文明基础知识积累不足,生态文明意识不够强烈,生态文明行为滞后生态文明意识。对自身生态文明态度与行为产生影响的课程调查中,生物课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渗透的效果不是很理想,最后调查了学生比较认可的生态文明教育方式和途径。分析了影响中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因素。3.针对调查结果归纳出目前中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存在的问题。第一,中学生生态文明基础知识薄弱;第二,中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第三,中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滞后于生态文明意识;第四,中学生生态文明行为习惯和行为的养成教育亟待加强;第五,生物课程对生态文明教育的渗透存在较大的欠缺。4.针对以上问题分析了造成中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欠缺的原因。第一,秦巴地区经济落后,生态文明教育发展迟缓;第二,学校对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的培养不够重视;第三,生物课程对生态文明教育的渗透未发挥应有的作用;第四,中学生物教学中生态文明素养教育方式单一,教育内容不全面。5.在以上几部分的基础上探讨了提高中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对策。第一,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加强对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视。第二,培养中学生物教师崇高的生态文明教育理念,第三,学校加强中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养成教育,第四,树立生物课程对生态文明教育的渗透责任,第五,在生物教学中探索生态文明素养教育方法,充实教育内容。生物课程教育者学习先进的生态文明理论,参加生态文明教育培训课程,提升生态文明意识,培养崇高的生态文明素养,影响和熏陶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本文对秦巴山区的部分中学生物教学中生态文明素养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总结了造成生态文明教育不足的原因,提出了若干提升中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策略,加强生物课程在中学生态文明素养教育中的渗透,其研究结果可为目前生态文明教育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