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华山松大小蠹(Dendroctonus armandi)是我国秦岭巴山地区最重要的针叶林害虫之一,主要入侵危害健康华山松,严重影响秦岭巴山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华山松大小蠹集中分布于秦岭巴山林区海拔1,600~2,150 m的中山地带,完成生活史需要经历漫长寒冷的冬季,而华山松大小蠹进化形成的适应冬季寒冷的机制,保障了华山松大小蠹种群繁衍和持续发生。本研究以华山松大小蠹越冬期间适应低温寒冷的机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基金(31870636);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编号:2017YFD0600104);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8JQ305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山松大小蠹(Dendroctonus armandi)是我国秦岭巴山地区最重要的针叶林害虫之一,主要入侵危害健康华山松,严重影响秦岭巴山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华山松大小蠹集中分布于秦岭巴山林区海拔1,600~2,150 m的中山地带,完成生活史需要经历漫长寒冷的冬季,而华山松大小蠹进化形成的适应冬季寒冷的机制,保障了华山松大小蠹种群繁衍和持续发生。本研究以华山松大小蠹越冬期间适应低温寒冷的机制为研究目标,通过对华山松大小蠹水通道蛋白与Capa神经肽受体基因的鉴定、诱导表达与RNA干扰,抗冻蛋白功能验证,以及越冬期呼吸代谢与相关代谢酶活性分析等研究,从分子水平上揭示华山松大小蠹耐寒的机制,为进一步探索华山松大小蠹的低温适应性、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和综合调控提供理论基础,研究取得以下成果:1.获得华山松大小蠹2种耐寒蛋白基因的全长序列,包括9条AQPs基因和1条AFP基因,其中9条AQPs基因属于Drip、Prip、Eglp A和Aqp12L 4个AQPs亚家族。华山松大小蠹AQPs与AFP具有典型的AQPs和AFP基因序列特征,并与山松大小蠹AQPs和AFP基因极度相似。2.华山松大小蠹2种耐寒基因在越冬期1月的成熟幼虫和成虫中高表达。华山松大小蠹AQPs在越冬期幼虫脂肪体中表达量最高,而AFP则在头部表达量最高。在低温胁迫下华山松大小蠹AQPs的表达与AFP相反,但AQPs和AFP的表达量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3.越冬幼虫RNA干扰72 h华山松大小蠹AQPs和AFP的相对表达量降低,幼虫在不同低温胁迫下死亡率升高,AQPs和AFP作用于华山松大小蠹越冬期幼虫耐寒性且起关键作用,参与越冬幼虫多种耐寒调控过程,从而增强华山松大小蠹越冬幼虫的低温适应性和耐寒性。4.经原核表达的Da AFP及其突变体均具有热滞活性和低温保护作用,且蛋白序列中规则的TXT基序数量越多,抗冻活性越强。说明华山松大小蠹越冬幼虫可以通过改变Da AFP蛋白的序列结构,提高越冬幼虫的耐寒能力。5.获得2条华山松大小蠹Capa Rs基因全长,符合视紫红质类GPCR亚家族(或A类GPCR)基因特征。华山松大小蠹Capa Rs在冬季12月、成熟幼虫和成虫,以及幼虫头部和中肠均高表达,且其表达量随温度的降低和长时间低温胁迫而增加。华山松大小蠹越冬幼虫RNA干扰后,Capa Rs的相对表达量降低,幼虫的低温死亡率升高;华山松大小蠹AQPs和Capa Rs基因相互干扰表明,Capa Rs和AQPs相互之间在华山松大小蠹越冬幼虫耐寒调控中分别具有负反馈与抑制的调节作用。6.华山松大小蠹越冬期幼虫呼吸速率随温度降低而降低;越冬期GDH、ACO和LPS的活性与呼吸频率呈正相关,而NADP-ME、NAD-ME和ICDHm的活性与呼吸频率呈负相关;在不同时间长度低温胁迫下,GDH和LPS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ACO、NAD-ME、NADP-ME和ICDHm的活性则先降低后升高,这说明华山松大小蠹越冬幼虫呼吸速率与六种线粒体酶在应对低温胁迫中具有一致性。
其他文献
梨(Pyrus L.)属于蔷薇科植物,是国内外栽培的大宗果树之一。梨果皮色泽有绿色、黄绿色、黄色、褐色和红色,其中红皮梨因其果皮颜色鲜艳、富含花青苷类物质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植物中花青苷的积累呈现昼夜节律性变化,在梨等大多数果树中花青苷生物合成的昼夜节律性调控还不清楚。本研究以‘红早酥’梨(Pyrus cv.‘Hongzaosu’)果皮为主要试验材料,其他梨品种‘红丝绸’(Pyrus communi
葡萄是世界性果树,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生产上广泛栽培的欧洲葡萄(Vitis vinifera)易感多种病害,尤其是白粉病。目前主要采用化学防治法防治葡萄病害,虽然效果好,但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相比而言,利用野生种葡萄的抗病基因改良欧洲葡萄的抗病性会更加安全与高效。我国拥有丰富的野生葡萄抗病资源。然而,关于中国野生葡萄白粉病抗性的细胞学特征与遗传规律等问题,尚未有明确结论。此外,最新研究表明
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纤维作物,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因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力成本升高、粮棉争地等问题,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植棉面积快速减少。早熟棉是一种重要的棉花品种类型,其生育期较短,且吐絮期集中。培育更多早熟棉品种成为解决当前植棉困局的重要方法。棉花生育期和吐絮期主要取决于其开花时间,但是关于棉花开花时间调控的分子机制的报道较少,只有很少的开花基因被鉴定到。光周期是最可
陆地生态系统净CO2交换(Net ecosystem exchange of CO2,NEE)是陆地总初级生产力(GPP)与生态系统呼吸(RE)的差值,表现为陆地生态系统吸收大气CO2的能力。在大气CO2含量升高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明确陆地生态系统NEE的总量、空间格局以及未来的变化规律至关重要。然而,NEE空间变异机理尚不清楚,导致模型模拟和预测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目前大多数模型基于植被功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简称糖网,目前已经成为了成年人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主要的综合症之一。本文针对糖尿病诱发病视网膜病变的眼底图像,开展了病变检测和病变评估等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本文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眼底图像采集过程中的亮度不一致、光照不均匀、对比度较低及存在反光等各类成像质量问题及对后续检测不利因素,开展了
心脏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图像自动分割与量化算法能够自动绘制心脏解剖结构的轮廓,并能精确测量心脏功能的量化参数,实现心血管疾病的精准分析,从而提高医生诊断心血管疾病的准确性与效率,因此成为当前医学图像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传统心脏MRI图像分割算法在自动化程度、计算效率和鲁棒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难以满足医院对大规模心脏MRI数据处理的需要,而基于全卷
棉田氮过度使用和低下的氮素效率,是新疆灰漠土棉田提质增效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棉杆炭化还田替代直接还田已成为可行方式,以生物炭为载体改善根系构型、提高作物氮素效率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思路。然而,减氮配施生物炭条件下水分损失和温度变化的研究仍存在异议;减氮配施生物炭根际土壤微生物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研究结论存在分歧,其作用下促进根系发育进而提高棉花氮素同化效率的机理未阐明,所以不能准确评估氮配施生物炭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