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是社会和医学上的一大难题,它常引起严 重的尿储溜和尿路感染,甚至发生肾功能衰竭并成为截瘫患者最主要死 亡原因。因此探索解决这一难题的途径和方法对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降低死乙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本文分为五个部分,通过 对截瘫思者的尿流动力学检查、新药物疗效观察、新式手术的动物实验 及临床应用等,对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治疗进行了相应的基础和临 床研究。 (一)脊曰损伤后尿流动力学检查及分类的临床研究:为详细了解脊 髓损伤后膀耽功能障碍的特点并为下一步治疗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本 研究对86例截瘫患者根据其损伤程度、损伤部位及临床表现,将其分 为A、B、C、D四组。采用多导程尿流动力学测压仪进行尿流动力学检 测及临床观察,结果表明:1.脊髓损伤节段及损伤程度的不同,会有 不同的尿流动力学表现及不同的膀胱功能,且有相应的并发症发生, 并据此将膀眺分为三类:(1)逼尿肌反射亢进,括约肌协调性膀眺。(2) 逼尿肌反射亢进,括约肌失调性膀胱。(3)逼尿肌无反射性膀眺。2.痉 挛性膀眺易导致膀胱高压-输尿管返流造成肾脏损害,是对截瘫患者危 害最大的一类膀脓。提示:1.根据尿流动力学表现对脊髓损伤后膀眺进 行分类,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有效的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性 膀胱是解决膀胱功能障碍的首要任务及关键所在。 (H)Baclofen与异博停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比较研究:为探 讨药物治疗痉挛性膀胱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本研究将国际上最新研制的 横纹肌解痉药Baclofen在国内首次应用于痉挛性膀胱的治疗。我们将 32例截瘫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分组治疗,并与近年来治疗不稳定性膀胱 且 第二军医大学博士论文·中英文摘要 取得一定效果的异搏停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各时间点及各功能性指标 的检测表明:患者口服用药后,其储尿及排尿功能明显改善,肢体的痉挛 亦得到有效缓解,与异博停比较疗效明显。提示:Bac ofen治疗脊髓损伤 后痉挛性膀耽疗效切实可靠,可作为治疗截瘫后痉挛性膀脱的首选用 药。 (三)犬肪神经对下尿路的支曰及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为进一步明确 犬骰神经对膀耽、尿道及阴茎的支配情况,并为选择性骰神经根切断治 疗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眈寻找理论依据,我们电刺激12条家犬的S;-/ 经根,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及电生理检测来观察其逼尿肌、括约肌的收 缩及阴茎勃起情况。结果显示:1.电刺激S1神经根引起的逼尿肌运动 诱发电位峰值及膀眈压力变化可达到正常的60儿2.电刺激S。神经根 引起的括约肌运动诱发电位峰值可达正常的57儿3.电刺激S/经根可 使犬阴茎勃起程度较高,其中2条犬电刺激S;神经根时其作用较强。提 示:1.S1-/经分别为逼尿肌、括约肌及阴茎的主要支配神经,其相互间 存有混合交叉支配,但有较明显的个体差异。2.此对于进一步重建和恢 复截瘫后下尿路功能且避免在治疗过程中引起不必要的功能损害,奠 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四)选择性切神经根切断治疗脊瞩损伤后痉挛性膀皿的实验研究:为 确立选择性骰神经根切断治疗脊髓损伤痉挛性膀脐的实际疗效,探 讨其最佳切断方式,并为临床应用寻找理论依据。我们在前一实验成功 的基础L,将12条家犬制备成痉挛性膀耽模型并对犬能神经根进行分 组选择性切断,根据骰神经根切断方式,依次分为A、B、C、D 四 组。并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测及电生理观察,记录并计算骰神经根切 断前后各项功能性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1.尿流动力学测定:各组 随着骰神经根切断数量的增加,膀耽容量逐渐增加,膀眺顺应性明显提 2 第二军医大学博士论文·中英文摘要 高,而尿道压力则逐渐降低,,其中B组的测定值接近正常状态。而各 组间比较差异明显h狈.05)。2.电生理测定:对照组及A、B两组逼 尿肌运动诱发电位波幅及峰值无明显差异,b川.05)而 C、D两组则 明显降低,且与前三组比较差异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