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透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贫血状况,评价MHD患者贫血状况与预后关系。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变异性与预后的关系。方法1)入选2007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8年期间,我院血透中心透析龄≥3个月MHD患者517例,随访患者从入选至患者死亡、终止血透、转肾移植、转其他中心、失随访或至研究终止日期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收集上海市透析登记网络系统(http://sh.cnrds.org)中,我院登记的MHD患者的基本数据,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原发病因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入选患者每3个月测定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Ferritin)、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依据KDOQI指南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靶目标,将患者分为血红蛋白达标组(110≤Hb≤120g/L)与血红蛋白未达标组,分析本中心MHD患者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达标率,并分析MHD患者血红蛋白达标影响因素以及与患者生存关系。2)计算每位MHD患者血红蛋白检测频率、血红蛋白检测值达标比例(随访期间内该MHD患者所有Hb检测值中达标值的个数的比例)以及血红蛋白变异性(血红蛋白变异系数=血红蛋白标准差(SD)/平均数×100%)。将血红蛋白变异系数进行三分位分组,由于数列所含单位数不能够被3整除,所以第一个三分位数Q1的位次用(n+1.5)/3确定,第二个三分位数Q2的位次用(n+1.5)/3+n/3确定[42]。Q2位次前345例定义为血红蛋白低中变异组,Q2位次后172例定义为血红蛋白高变异组。同时收集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中心新开始血液透析患者267例中发生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nenous fistula)事件住院的患者的住院资料。分析本中心MHD患者血红蛋白变异性与全因死亡、心脑血管死亡以及发生动静脉内瘘事件住院的关系,研究影响血红蛋白变异性的危险因素,初步探讨MHD患者发生自体动静脉内瘘事件住院的危险因素。结果1)患者平均年龄63.76±14.78岁,男性310例(占59.96%),血红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铁蛋白达标率分别为35.20%、91.26%和31.18%。血红蛋白达标组平均TSAT及Ferritin与血红蛋白未达标组无明显差异,但血红蛋白达标组TSAT及Ferrtin达标率均较血红蛋白未达标组显著增高(94.97%vs 89.41%P=0.045及37.22%vs 28.13%P=0.0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血iPTH)、血清白蛋白、透析龄是影响MHD患者血红蛋白达标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分析显示,血红蛋白达标组8年全因生存率显著高于血红蛋白未达标组(86.70%vs 75.30%,Log rank7.134,P=0.008),血红蛋白达标组8年心脑血管生存率显著高于血红蛋白未达标组(93.80%vs85.30%,Log rank 6.134,P=0.013)。透析频率(RR=0.436,95%CI 0.245-0.777,P=0.005)、年龄(RR=1.914,95%CI 1.258-2.914,P=0.002)是影响MHD血红蛋白未达标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透析频率(RR=0.460,95%CI0.219-0.967,P=0.041)是影响MHD血红蛋白未达标组患者心脑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透析频率(RR=0.461,95%CI 0.283-0.752,P=0.002)、年龄(RR=1.914,95%CI 1.477-3.040,P<0.0001)、血红蛋白达标(RR=0.389,95%CI0.214-0.709,P=0.002)、PTH(RR=0.575,95%CI 0.346-0.956,P=0.033)是影响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透析频率(RR=0.401,95%CI0.206-0.784,P=0.008)、血红蛋白达标(RR=0.375,95%CI0.162-0.865,P=0.022)、PTH(RR=0.474,95%CI 0.237-0.948,P=0.035)是影响MHD患者心脑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2)血红蛋白变异性与MHD患者预后关系研究随访8年过程中,全因死亡135例,心脑血管死亡74例。自2007年1月起新开始MHD患者267例,发生自体动静脉内瘘事件住院53例。Kaplan-Meier分析显示,Hb低中变异组8年全因生存率显著高于Hb高变异组(68.00%VS 53.50%,Log rank 8.574,P=0.003)。Hb低中变异组8年心脑血管生存率与Hb高变异组无统计学差异(79.60%VS 73.3%Log rank 1.179,P=0.278)。182例Hb达标组MHD患者Hb低中变异组随访8年期间全因生存率显著高于Hb高变异组(77.00%VS 47.80%Log rank4.412,P=0.036)。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2mg/L(P=0.018,OR=2.313,95%CI 1.157-4.623);透析龄每增加10年(P<0.0001,OR=0.445,95%CI 0.303-0.654);血清白蛋白≥35g/L(P=0.025,OR=0.493,95%CI0.266-0.915);血红蛋白达标(P=0.001,OR=0.484,95%CI 0.315-0.744)是影响MHD患者血红蛋白变异性的独立危险因素。Hb检测频率(>3.1次/年)(P=0.025,OR=0.478,95%CI 0.252-0.910)、PTH(≥300pg/ml)(P=0.006,OR=2.033,95%CI 1.225-3.373)是影响MHD患者AVF事件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MHD患者血红蛋白达标率尚不理想。透析龄≥5年、血iPTH≥300pg/ml以及血清白蛋白<35g/L是MHD患者血红蛋白未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MHD患者血红蛋白未达标将增加患者全因死亡率及心脑血管死亡率。2)血红蛋白变异性高将增加MHD患者全因死亡率。血红蛋白稳定达标将减小MHD患者全因死亡率。血清白蛋白高于35g/L、透析龄越长将减小血红蛋白变异性;炎症、感染将增加血红蛋白变异性。随着血红蛋白变异增加,自体动静脉内瘘事件住院呈增高趋势。Hb检测频率和血iPTH是影响自体动静脉内瘘事件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