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刺激的机器人触觉临场感再现技术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NBNBN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触觉临场感是临场感技术主要的形式之一,是遥控机器人接触性作业的保障。在触觉临场感系统中,操作者接受遥远工作站的触觉传感信息,立即获得现场的总体印象,好象在现场直接控制一样。具有触觉传感和反馈的遥控作业系统能有效地增强操作者对远地从机械手与物体接触情况的感知,从而能很快而又准确地完成操作任务,特别是在完成跟踪抓取、精细操作等任务,以及存在无照明、狭窄空间等视觉障碍时,直接决定了遥控操作系统的操作性能。 本文是结合国家863高技术智能机器人传感器实验室资助课题“具有简单作业能力的5自由度力/触觉临场感实验装置研究”课题而进行的基于电触觉的临场感理论与实验的研究。电触觉之所以能够实现,其本质原因是因为电触觉再现装置生成的脉冲电流作用于人体后,人体的感官受到刺激,从而产生被接触的感觉,论文在分析了细胞的兴奋性、生物电现象及肌体感觉机能对电流刺激的Ⅱ向应之后,洋细阐述了电刺激下机器人触觉临场感再现的实现技术。 为使操作者获得满意舒服的触觉再现效果,论文研究了电触觉再现方式下电流刺激对人体生理环境的影响,据此提出了基于微循环测量的触觉感知度测量方法。论文给出了采用测得的触觉感知度信息作为反馈信号的刺激电流控制策略,实验中,只要测出电刺激下人体的触觉感知度即人体感官感觉到的电触觉的强弱程度,并将测得的参数反馈至刺激电流的控制部分,那么就可以采用自动调节的方式对刺激电流快速地进行在线调整,使操作者的触觉感知有效、舒服且不出现刺痛感。 论文采用电触觉来实现食指指端、拇指指端的触觉反馈,并详细介绍了一套实用的指端触觉临场感反馈装置的结构及实现原理。该装置可以适用于操作者,任何气候状况,触觉再现明显且安全可靠。通过人机界面对装置进行控制,可以方便地确定刺激脉冲的电流强度。论文借助指端电触觉再现装置,对刺激电流波形的极性、脉冲宽度以及脉冲重复率和电刺激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采用正向、脉冲宽度窄且脉冲重复率不高的刺激电流波形可获得较好的电触觉效果。 机器人触觉传感器是机器人获取环境信息的重要途径。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对传感器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触觉传感器的研究是智能机器人感知系统最需解决的问题和研究重点之一。针对机器人柔顺抓握与稳定操作,论文提出了一种具有高分辨力,体积小、成本低,且能够抗电场和磁场干扰的薄型光纤柔顺触觉传感器设计方案。论文还指出了触觉传感器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方向。 为进一步提高电触觉再现的效果,针对现有电触觉再现装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背指式指端电触觉再现装置的实现方案,并给出了两个相应的评价指标函数。针对电触觉再现中的干扰耦合问题,论文详细研究了触觉再现的传函矩阵,并提出了解除电极间耦合的原理和方法。针对几何图象电触觉再现中的边缘模糊问题,论文提出基于电流矢量特性的几何图象再现解决方案。针对空间作业中主从遥控机器人系统的通信时延问题,论文在阐述虚拟现实技术的基础上,讨论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消除主从遥控机器人通信时延的解决方案,同时,论文还提出了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基于信息冗余技术的时延消除方案,并给出了相关实现算法。
其他文献
论文着重探讨了摩托车发动机凸轮轴多参数检测当中的一些技术问题,从计数方式,球测头误差校正以及被测凸轮位置的确定待方面以以往的仪器检测方法作了很大程度的改进.第一、
结构构件中的裂纹会降低结构系统的安全性,甚至导致整个系统的失效。因此,对存在裂纹的构件进行强度分析尤为重要。 根据线弹性断裂力学得到的应力强度因子是评估裂纹结构
目的:探讨ESDM(早期介入丹佛模式)结合TEACCH(结构化教育)对孤独症幼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幼儿孤独症患者60例,对照组进行TEACCH,研究组联合ES
该论文介绍了某无缝钢管厂连轧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的系统构成,并就其"处理机"子系统的研制实现做了阐述,特别的对其中的几种故障诊断方法的原理及应用进行了研究:2、设
为了提高ZnO压敏电阻综合电气性能,采用单一变量法研究了Bi2O3、Co2O3和Ni2O3不同比例掺杂对ZnO压敏电阻微观结构、电气性能及冲击老化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Bi2O3掺
船舶的“数学化”给船舶设计、建造工艺和研究工作带来重大的变革,特别是在电子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造船工业的今天,更是如此。由于船体外形复杂,并且船体外形曲线与曲面具有二阶
由于水下武器装备正逐渐向小型化发展,水下运载设备及蛙人的单体破坏能力也越来越强,对于海上油井、港口及岸边军事设施等构成重要威胁。针对水下小目标声呐探测装备的研制开
我国环渤海地区的缺水问题由来已久.严重制约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该地区开发新的淡水资源已经刻不容缓.本论文的内容属于科技部国家高技术研究预选项目"
1996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建设“以上海为中心,江浙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2002年6月开工建设的洋山深水港是上海港实现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枢纽港战略的重要举措。洋
目前,国内外对于柱体刚度在冰激振动以及冰激振动模型实验中的影响研究还不充分,为了便于控制柱体结构冰激振动,提高平台的安全系数,本章利用天津大学冰工程实验室所进行的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