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动物树鼩磁共振成像脑图谱的构建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hang444051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树鼩是外形像松鼠的小型哺乳动物,目前普遍将其划分为攀鼩目。树鼩拥有很多作为模式动物的理想特征,例如:成年体型小、繁殖周期和寿命短、饲养费用低和脑重/体重比率大。比较研究表明树鼩比啮齿类拥有更高的灵长类的基因和神经解剖学特征的相似性。数十年来,树鼩一直被提议为比啮齿类更加适合、可作为灵长类的替代品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在神经精神疾病研究方面,树鼩模型已经被用于近视、社会心理应激/抑郁、老年疾病、帕金森疾病和药物成瘾。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已经成为人和动物大脑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常规手段。开展MRI神经影像学大脑研究往往需要数字化的图谱和模板,用以确定感兴趣区域进行形态学分析和结构与功能连接研究。目前使用MRI研究树鼩大脑的工作开展得极少,此外,树鼩大脑的解剖学知识还很不完善,如:缺少详细的白质纤维束信息。本文的主要目标是开展基于MRI的树鼩大脑解剖与脑图谱的研究。本文的内容包括:1)构建T2加权MRI树鼩脑图谱,标注主要的脑结构。;2)使用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和超分辨轨迹密度成像(Track-Density Imaging,TDI)揭示树鼩大脑灰质结构的微观构造;3)使用DTI全面探索树鼩大脑内白质纤维束结构,制作基于DTI树鼩大脑白质图谱,并从进化的角度讨论了树鼩脑白质结构的特征。第一章介绍了树鼩的基本情况、MRI成像技术和本研究的目的及方案。从树鼩的进化地位、树鼩神经精神疾病模型和树鼩脑研究这三个方面介绍了树鼩的基本情况,MRI成像技术只介绍了本研究使用到的MRI和扩散加权MRI的基本原理。第二章利用常规T2加权结构MRI制作了树鼩大脑图谱,标注了主要的灰质结构和少许白质结构。第三章利用DTI和超分辨TDI研究树鼩灰质结构的微观构造。研究结果表明:DTI能很好的揭示树鼩上丘和海马的层状结构,能区别初级和次级视皮层以及杏仁和丘脑的部分核团;较DTI而言,超分辨TDI增强了各结构的可视能力,同时能揭示更多的解剖学信息,如:丘脑外背侧和前腹侧核、初级视皮层的层状结构等。第四章利用DTI进行了树鼩全脑白质纤维束的探究,同时使用了免疫组织化学手段揭示某些难理解白质结构的微观属性,最后制作了基于DTI的树鼩脑白质图谱。本章的研究结果还表明树鼩大脑白质结构更像灵长类,与啮齿类有显著的不同,如:树鼩存在雏形态的灵长类极外囊和弓状束白质纤维束,啮齿类动物不存在类似结构。第五章对本文的整个研究进行了总结,阐述了研究的不足,并对今后进一步制作更加完善的MRI树鼩脑图谱提供了建议。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dxJL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收治的71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随机分成两组,均给予相同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FDP100-200mg/kg.每
采用文献法从研究缘起等五个方面对国内关于闲暇教育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在指出已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作了展望。
通过数值求解二维含时薛定谔方程,研究了氩原子在双色反向旋转椭圆偏振激光场作用下的高次谐波发射,双色反向旋转椭圆偏振激光场是由2个共面的频率为rω和sω(r=1,s=2,3,4,ω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
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平台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社会各个行业,我国社会市场已经进入到信息化的发展时代。档案管理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的档案管
将就当前高校德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当前实际,提出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一些新思路、新举措,并把德育摆在首位、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进行一些论述。
目的:探讨背俞穴拔罐对治疗脾虚湿蕴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总IgE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9例患者予以中药(多皮饮)口服联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组成单位,家庭关系的稳定影响着社会的稳定。随着婚外恋现象的逐渐增多,家庭关系遭受了巨大的危害,其中,就婚外恋者能否主张隐私权这一问题争议较大,明确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典型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伴随严重的记忆认知能功能下降或障碍,无有效治疗手段,极大影响了老年人健康生活。扩散峭度成像(Diffusion k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