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叶胶囊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storyc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枇杷叶是我国常用的传统中药,种地面积广,资源丰富,百姓素有将枇杷叶煎汤来治疗呼吸道疾病的习惯。由于缺乏对枇杷叶资源的系统化利用,大部分果农将枇杷叶当垃圾处理。为了能够充分利用枇杷叶资源,方便患者用药,进一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本研究对枇杷叶药材的提取、浓缩及其胶囊剂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建立枇杷叶胶囊的质量标准,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  方法:  1、制备工艺研究。根据枇杷叶主要成分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理化性质,并以两者的总含量为评价指标,对提取方法、提取溶剂的浓度及药材的浸泡时间进行考察;利用正交试验法,通过对液料比、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三个因素,进行提取工艺条件的优选;对药材提取液进行常压浓缩和减压浓缩考察,优选浓缩工艺;以颗粒的流动性和吸湿性为指标,优选制剂辅料;通过测定颗粒堆密度,确定胶囊壳大小。  2、质量标准研究。为了控制枇杷叶胶囊的质量,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制剂通则项下规定检查胶囊剂,检查项目包括性状、水分、装量差异和崩解时限等;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枇杷叶胶囊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枇杷叶胶囊中的熊果酸和齐墩果酸进行含量测定。  3、稳定性研究。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9001原料药物与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项下规定,对枇杷叶胶囊进行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考察。  结果:  1、制备工艺研究。枇杷叶胶囊最终制备工艺路线为:采用回流提取法,选用8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药材浸泡40分钟,液料比为12﹕1,80℃回流提取2次,每次1小时,滤过,弃除药渣,合并滤液;根据浓缩工艺考察的结果,采用减压浓缩(60℃~80℃),至浸膏相对密度为1.17~1.25(80℃测);选用微晶纤维素与淀粉(两者配比为1﹕1)为成型辅料,浸膏与辅料间的比例为1﹕1;选定1号胶囊壳进行填充。  2、质量标准研究。枇杷叶胶囊内容物性状为呈黄褐色颗粒,味微苦;水分检查均小于9%,胶囊装量差异均小于±10%,崩解时限均控制在30分钟内,符合药典规定;以枇杷叶对照药材、熊果酸为对照品,对枇杷叶胶囊作定性鉴别,用薄层色谱法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建立了枇杷叶胶囊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要求。  3、稳定性研究。在影响因素试验(高温、高湿试验)、加速试验、长期试验中,对枇杷叶胶囊的性状、水分、崩解时限、定性鉴别和含量进行检查,各项指标均符合质量标准草案规定,表明制剂稳定性良好。  结论:  枇杷叶胶囊制备工艺合理、可靠;TLC法鉴别枇杷叶胶囊、HPLC法测定枇杷叶胶囊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总含量,方法均简便、稳定,可有效地用于该制剂的质量评价与控制;枇杷叶胶囊稳定性良好。
其他文献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记忆和认知功能进行性减退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β-淀粉样蛋白沉积形成的老年斑,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导致的神经纤维缠结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