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以“肾气内夺”立论的“调肾藏精通关”针刺取穴法,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优效性。 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后失语症患者 60 例,均来自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四病区,并按随机方法分入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30 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均采用相同的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神经等药物治疗,并配以治疗肢体运动、感觉症状的基本针刺治疗,作为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除常规基础治疗外,以“调肾藏精通关”针法取穴,方案为前顶、金津、玉液、廉泉、旁廉泉、翳风、天突、膻中、通里、少商、大敦、丰隆、太溪、复溜、照海、绝骨等,配合补泻手法,后留针30min;对照组除常规基础治疗外,行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予1.0mA强度治疗30min。观测每例患者2周,每周6次治疗。以治疗前与治疗后为观察时点,采用NIHSS评分、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CRRCAE)评分为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及语言功能进行综合评价;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期间的中医临床证候的变化。将所记录数据录入并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本实验采用随机对照方式,且治疗组与对照组内的患者性别、年龄,治疗前NIHSS评分、CRRCAE评分,不同失语症类型的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具有齐同可比性。 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无差异(p=0.054),所有60例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对中风后患者神经系统症状的恢复均有积极意义,但不同治疗方法的选用对患者整体神经系统症状的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 3.两组治疗方法治疗前后 CRRCAE 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01),治疗组治疗后CRRCAE评分(340.53±121.994)高于对照组治疗后CRRCAE评分(298.45±136.41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86.7%)高于对照组(73.3%)。可说明治疗组对中风后失语症语言功能恢复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 4.治疗后,治疗组听理解能力(p<0.001)、命名表达能力(p<0.001)的改善要优于对照组;两组的复述能力(p=0.087)、文字图像阅读能力(p=0.355)的差异上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对不同语言功能改善情况是不同的。 5.经治疗两组患者均有明显的中医证候改善,但两组间治疗前后变化并无统计学差异(p=1.000)。从改善率来看,在某些项目上治疗组的改善率要优于对照组,且整体上治疗组的改善率占优势。 结论: 以“肾虚内夺”立论的“调肾藏精通关”针法,对中风后失语症的语言功能康复有明显效果。对患者整体神经功能、整体中医证候方面,均起到了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