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的发展史是一部人类认知主客观世界的历史.语言的产生为人类认知世界架起了桥梁,推动了人类认知的发展,在语言研究的历史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1)传统的也称客观主义的观点认为,自然语言是一种封闭、独立的体系,不受人思维的影响,因而客观地描述着现实世界,具有确定的意义.(2)新的观点,即经验实在主义认为,语言是人类一般认知活动的结果,其结构与功能是人类经验的产物,与客观世界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语言的中介是人类经验所促动的人类概念.认知语言学从后一种语言观出发,对范畴化进行了重新研究.认知语言学的另一个重要经验基础来自对隐喻的重新认识.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格,一直受到哲学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等)的忽视.1980年,Lakoff和Johnson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出版,书中提出的"概念隐喻"的思想把研究了2000多年的一种修辞格,一下子提到了一种重要的认识手段和方法论的高度.从而隐喻的研究也就从语言学研究的领域迅速扩展到认知科学、心理学、跨文化研究等广大领域,使隐喻成了70多个学科的研究对象.该文从此研究背景出发,分析、讨论了隐喻作为认知的工具所具有的重要特征、运作机制和产生的基础等,并且以文学作品为例分析了隐喻的认知功能,证明了隐喻与隐喻思维在人类认知世界、改造世界方面所起的作用.隐喻与认知的关系可用下图小结之:从图中,我们看出,人类并非直观地观察世界,而是借助于隐喻工具.隐喻的产生得益于人类普遍的心理、感知和经验,人类又使用隐喻语言表达那些抽象的不能直接描述的经验,并且创造文化,能动地认知世界,隐喻是人类认知不可或缺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