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漫长的历史中,汉语形成了复杂的性别标记体系。性别标记是指在性别方面具有区别作用的词语或构词成分。在西方,性别标记研究被作为语法范畴中性范畴研究的附庸;而以往国内的研究也主要是针对南北方言性别标记的差异性及性别标记在性别词语中的位置等问题进行个案考察。本文综合运用词源学、认知语言学、方言地理类型等学科知识,运用共时描写和历时探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的方法、方言地理学的方法对汉语方言词语中的性别标记及其地理分布进行系统的描写和综合的分析,从而揭示其分布规律,探讨其分布成因。 本文分为五大章。第一章绪论,主要是介绍性别、性别标记、“性”范畴等基本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国内、外性别标记研究概况;本文所研究的内容、意义、方法。第二、三章根据所掌握的材料,对汉语方言词语中的主要雄性、雌性类的性别标记加以分类概述。第四章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论述汉语方言词语中性别标记的地理差异:(1)对于同一性别的同一种动物,各地使用的性别标记存在很大的差异;(2)性别标记在汉语方言词语中的位置存在南北差异。第五章是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分析汉语方言词语中性别标记的语法化过程。 总之,本文详细探讨了汉语方言性别标记在语言系统中的价值,对于推动性别标记的进一步研究,丰富方言词汇学的成果具有一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