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尾榫结构微动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tw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动损伤是工程中最为常见、最普通的一种损伤形式,微动疲劳损伤可以加速受微动作用构件的表层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扩展,降低构件的寿命,甚至造成灾难性的事故。目前,国内大量的工作都集中在微动损伤机理的研究,对微动疲劳寿命的预测还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因此,研究微动损伤及其寿命预测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发动机叶片与轮盘连接处的榫结构由于受到复杂的载荷,因而导致严重的微动损伤发生。本文首先对微动磨损的机理以及寿命预测方法给予简要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基于ANSYS软件建立了燕尾榫结构的有限元模型,通过燕尾榫结构的强度分析,获得了榫槽和榫头接触面上有关微动特征参数的分布趋势,据SWT参数预测了微动裂纹萌生的位置,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吻合,并且基于Coffin—Manson方程,获得了一种改进的微动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其次,根据燕尾榫结构微动疲劳试验中获得的应变监测曲线,基于有限元计算确立了微动疲劳裂纹长度与试验寿命之间的关系,并据此给出了燕尾榫结构裂纹长度为0.2mm时的微动疲劳试验寿命,基于该试验寿命验证了本文所建立的微动疲劳寿命预测模型。最后,对影响微动疲劳的摩擦系数、底角等有关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工程实际运用中,可以通过减小摩擦系数来提高燕尾榫结构的疲劳强度。此外,燕尾榫底角选择在40~45度左右具有较好的疲劳强度,微动磨损以及应力集中程度较轻,其微动疲劳寿命也较长。
其他文献
随着无线传感器和便携式电子设备在无线传感网络和微机电系统中的广泛应用,能源供给日益成为阻碍其发展的一大瓶颈。传统的电池及电力电线由于具有寿命周期短、布线复杂等缺
提高燃料的燃烧热效率,降低燃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是当前能源与环境研究中的重中之重。通过改变旋流器旋流数和结构来达到燃料的高效燃烧,降低排气污染。旋流器的发展已经从一
随着微型能量收集器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众多应用需求,如何实现环境动能的高效获取与高效转换,已成为微型能量收集器技术研究的重点。论文以某大型发动机故障监测系统为具体应用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共质量块悬臂梁阵列的微型压电振动能量收集器新结构,介绍了微型压电悬臂梁阵列振动能量收集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基于集总参数模型,分析了影响能量收集器输出性能的主要因数;采用ANSYS有限元仿真软件完成了微型压电悬臂梁阵列振
有限元方法由于其完整性、准确性和便于程序化等优点,目前在结构分析领域已被广泛使用。在建立结构有限元模型时,所建的有限元模型与结构的真实情况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为
本文开展了代数法结合源项修正技术的偏微分方程法的网格生成技术研究,在此基础上,应用有限体积法,采用中心差分格式的空间离散方法和显式的Runge-Kutta时间推进方法对Navier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技术的发展航天器有向着高热流密度发展的趋势,如何在高热流密度、热不平衡、热不均匀的状态下精确计算出航天器的温度场成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首先通过对目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