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家庭照顾者对长期照护服务使用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chen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程度日益加深,整个社会的长期照顾压力不断攀升;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家庭规模小型化、结构核心化的趋势日益凸显,老年家庭空巢率持续升高,使得分散到单个家庭的长期照护压力激增,家庭内部人力资源供给捉襟见肘,单纯依靠家庭照顾者满足家中老年成员的照护需求变得愈加困难,家庭以外照护力量的积极介入、有效干预越发必要。长期照顾作为老年服务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社会年长群体生存与发展权利,协助失能、失智老年成员维持应对生活基本挑战的能力,以及提升其晚年生活质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家庭成员作为老年人的前倾型照顾者,其意愿所向是影响家庭长期照护服务决策走向的重要因素。   本文引用安德森健康行为分析模型,探讨功能障碍老年成员的子女家庭照顾者对长期照顾服务方案的使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并对照顾者的服务偏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子女家庭照顾者的受教育程度、对照顾角色责任的看法与判断、照顾总负荷状况是预测其服务使用意愿的关键因子;此外,照顾者的年龄、罹患慢性病情况、照顾总负荷情况,被照顾者性别、婚姻状况、居住方式等变量也会对照顾者的服务等级与类型选择产生显著影响。   随着家庭规模的萎缩以及子女家庭照顾者自身社会角色任务的繁重化,家庭可用的人力资源告急,家庭照顾的供需矛盾日益激烈化,故作为社会干预措施的长期照护服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受传统文化与照顾观念的影响,家庭照顾者的角色责任处于被高估状态,社会服务本身质低价昂,加之社会正规照顾系统与非正规照顾系统长期处于独立运行状态等,都使得外源型服务介入家庭照顾行动困难重重。因此,许多子女家庭照顾者被迫沿袭传统的家庭式照顾路径,因而陷入照顾负荷沉重、角色协调困难的窘境中,长期照顾活动的整体效果也大打折扣。   通过对子女家庭照顾者服务使用意愿及其预测因素的深层次分析与研判,笔者尝试从照顾责任公共化、社会正规照顾与非正规照顾系统的整合机制及相关支持系统等方面探索我国长期照顾服务系统的完善之道。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破裂脑动脉瘤不同时机夹闭术后患者的颅内压(ICP)变化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满足纳入和排除标准的49例成人破裂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
期刊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以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技术为重点进行阐述,从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营林生产中造林技术这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提升对林木的配置和利用效率,促进营林生产长期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营林生产;造林规划设计;造林技术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4-0228-02  引 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
今年6月,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时候,艾伦·帕克来了。我不禁感叹电影节组织者的眼光,能够请艾伦·帕克来担任本届电影节的评委会评委(尽管不是主席)。之后的消息好像有点美中不足,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