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表演驱动的人脸动画生成系统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al1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表演驱动的人脸动画生成技术是一项根据表演者面部表演驱动虚拟人物做出相同头部姿态和面部表情的技术,可广泛地应用于影视制作、人机交互、游戏制作、远程会议、医疗辅助等领域,近年来一直是计算机视觉和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热点。目前,一些成熟的系统都有比较苛刻的使用条件,有的需要复杂昂贵的采集设备作为支撑,有的需要高性能计算机完成高额运算,难以推广到普通消费者中使用。本文旨在搭建一个实时、精确、消费级的表演驱动人脸动画生成系统,利用普通单目摄像头捕捉人脸表情,并将捕捉到的信息重定向到动画角色中。围绕系统的开发中的两大模块——人脸表情捕捉和人脸动画合成,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和创新性成果如下:(1)对基于优化方法的快速三维人脸建模算法提出了改进。为了去除用于合成的人脸模型张量中的冗余信息,提出用高阶奇异值分解(HOSVD)对张量进行压缩。针对手动标定误差影响残差物理含义的问题,根据不同人脸部位的标定特点,在能量方程中建立不同的残差模块。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改进有效提高了算法的精确度。(2)提出了基于随机森林特征提取的三维表情捕捉算法,直接从二维图像中得到三维人脸形状,解决了现有系统中捕捉设备复杂或计算量大的问题。该算法中利用随机森林提取联合局部二值特征并用于线性回归运算,提高了系统的精度。采用三角重心坐标表达的形状索引NPD(Normalized Pixel Difference)特征作为森林中决策树的分裂依据,提高了对不同人脸姿态的鲁棒性。(3)针对不同驱动目标的人脸三维结构,提出了基于三角网格形变传递的动画驱动生成算法和基于Blendshape的动画驱动生成算法,提高了动画驱动的效率和真实度。并提出了增量权重法增强动画的稳定性,运用基于拉格朗日插值法提高动画帧率,有效改善了现有基于表演驱动的人脸动画生成系统中常见的抖动和帧率不足的问题。
其他文献
协同通信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多天线MIMO (Multi-Input Multi-Output)技术无法在小型移动终端设备上应用从而获得空间分集增益的问题。在协同通信中,选取适量而适当的协同中继节
平面分层介质中并矢GREEN函数计算在诸多电磁工程问题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旨在探求一种各向异性平面分层介质中GREEN函数简洁、快速和高精度的求解方法。  首先,依据无
路灯和景观灯是城市夜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城市中必需的公用照明设施。城市照明监控系统是一种监测与控制的集成系统。一套高效的城市照明监控系统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软件无线电是指将模块化、系统化的硬件模块集成在一个通用的平台上,通过在这个平台上加载模块化的软件程序来实现各种不同的无线通信功能。它的基本思想是在一个硬件平台的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数据的传输和存储技术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数字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保证机密的数据在网络上的安全传输开始引起了人们的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是通过无线射频通信的方式实现阅读器与标签之间非接触双向信息传输,对目标加以信息采集和识别。由于其具有读写速度快、抗干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传感器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图像融合就是利用各种成像传感器不同的成像方式,提供互补信息,增加图像的信息量,提高对环境的适应性,以获得更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采集技术在工业过程控制、遥测遥控、智能仪表、测试仪器以及民用电子产品等各个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数据采集作为信号与信息系统必不可少
在铁路运营线路中,钢轨应变的变化蕴含着系统的许多重要信息。光纤布拉格光栅(简称光纤光栅)应变监测技术可以实现钢轨表面应变的监测,从而获得在列车载荷及环境(温度)变化等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SOC技术的成熟,使嵌入式处理芯片的性能大大提高,用其进行大数据量的处理成为可能。同时加上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用现有先进的技术改变传统视频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