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桥接外固定架与非桥接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分析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1980年1月至2013年2月)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年1月至2013年2月),Coc hrane图书馆、PubMed及万方数据库(1970年1月-2013年2月)、并手工检索从1980年1月至2013年2月中、英文相关医学杂11种。收集桥接与非桥接外固定架相比较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文献资料。利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分析比较两种外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活动度、握力、放射学指标、相关功能评分及并发症方面有无差异。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821例患者,包括RCT4篇,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1篇,桥接外固定347例,非桥接外固定474例。Meta分析结果示:非桥接固定组术后屈曲、旋后功能优于桥接外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屈曲功能:WMD=4.40,95%CI(0.89,7.90),P=0.01:旋后功能:WMD=2.54,95%CI (-0.02,5.11),P=0.05],握力非桥接组优于桥接外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75,95%CI(0.27,1.22),P=0.002]、钉道感染率非桥接固定组高于桥接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69,95%CI(1.29,2.22),P=0.0001]、拇长伸肌腱断裂率非桥接外固定发生高于桥接外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5.17,95%CI(1.19,22.58),P:0.03].非桥接固定组术后掌倾角恢复优于桥接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3.61,95%CI(1.00,6.21),P=0.007],DASH功能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非桥接外固定术后掌倾角恢复较桥接外固定佳,腕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可作为临床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首选治疗方案,但非桥接外固定更易出现钉道感染、拇长伸肌腱断裂,临床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并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避免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