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明代中期圣人观的转变为出发点,通过“阳明心学”对传统儒学“天本体”的消解以及“心本体”的建立,进而最终导致其对内圣之学的终结这一演变的过程,来反映出明人内在审美意识由“圣”消解为“人”的一个流变过程。本文首先从“阳明心学”与美学之间存在的内在通融性出发,通过将传统美学由研究艺术的层面升至精神哲学的高度,与“阳明心学”的心性理论达成内在的合一,阐明了用“阳明心学”解释美学的可行性。然后,对“阳明心学”的内在结构进行梳理,阐述王阳明将心本体树立于人内在心灵之中的过程。最后,也是本文的核心部分,通过对阳明后学中王艮“百姓日用即道”对传统“道”的至高无上性的瓦解,以及以李贽为代表的“自然人性”的崛起为中心论点,阐明了明人因道德意识层面的转变所引发的审美意识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