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与中晚明审美意识的变迁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am2009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明代中期圣人观的转变为出发点,通过“阳明心学”对传统儒学“天本体”的消解以及“心本体”的建立,进而最终导致其对内圣之学的终结这一演变的过程,来反映出明人内在审美意识由“圣”消解为“人”的一个流变过程。本文首先从“阳明心学”与美学之间存在的内在通融性出发,通过将传统美学由研究艺术的层面升至精神哲学的高度,与“阳明心学”的心性理论达成内在的合一,阐明了用“阳明心学”解释美学的可行性。然后,对“阳明心学”的内在结构进行梳理,阐述王阳明将心本体树立于人内在心灵之中的过程。最后,也是本文的核心部分,通过对阳明后学中王艮“百姓日用即道”对传统“道”的至高无上性的瓦解,以及以李贽为代表的“自然人性”的崛起为中心论点,阐明了明人因道德意识层面的转变所引发的审美意识的变迁。
其他文献
《生物制品制备技术》是生物制药专业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职业性和实践性。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笔者从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立,教学课程
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对车载储能材料的需求和研究。钛铁基储氢合金具有室温吸放氢,可逆储氢量高,工作温区广,环保无污染,原材料成本低等特点。其不仅可以通过电化学
“囚徒困境”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难题。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类似“囚徒困境”的现象,比如由个体无序竞争导致的生产力过剩问题、重复建设
目前,随着我国近些年来留守子女这一弱势群体成为关注的焦点,尤其足留守子女的道德成长与情感问题成为我国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很多的学者进行了深入而有见地的研究。因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