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饱和聚酯树脂(UP)在热固性树脂中是无法代替的一员,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耐候性、较低的成本以及良好的耐化学腐蚀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近几年,伴随着片状模塑料(SMC)和团状模塑料(BMC)的快速发展,作为树脂基体的UP树脂的固化性能,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其固化体系的作用机理,尤其是复合引发体系的作用机理,至今尚无定论。本文对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TBPB)/过氧化辛酸酯(TBPO)复合引发体系和TBPB/促进剂复合引发体系进行研究。比较组成变化对于UP树脂固化反应的影响。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树脂反应活性分析仪研究体系的固化反应温度、凝胶时间和固化时间。对TBPB/TBPO引发UP体系进行单峰和双峰固化动力学研究,对TBPB/促进剂引发UP体系使用Kamal模型和Kamal修正模型进行拟合。分别得出不同方程模型下的固化动力学参数。制备得到相应的模塑料并对其进行性能分析,研究对模塑料的凝胶时间、流动性和贮存稳定性影响,对其制品的弯曲强度、冲击强度和巴氏硬度等进行分析。当TBPB含量为2%,促进剂含量为2%时,综合性能最优,其弯曲强度为108MPa,冲击强度为24.5MPa,巴氏硬度为54HBa,凝胶时间为30s,流动性为168-193mm。本文对TBPB/微胶囊引发体系进行研究。其中微胶囊是以脲醛树脂为囊材,低温引发剂为囊芯,采用原位聚合法进行包覆,制得粉末状脲醛微胶囊。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等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利用DSC和热重分析(TGA)研究了耐热性能和固化行为。结果表明:合成的微胶囊形貌致密且完整,通过调节原料配比、pH值和转速可以改变微胶囊的熔点,研究微胶囊的固化过程可以发现其对芯材具有保护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