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PD组与对照组之间的肠道菌群进行差异性研究,并进一步分析PD组免疫炎症(Tfh细胞、Tfr细胞和CD19+B细胞,以及IL-4、IL-10、IL-21和TGF-β)及维生素(维生素B2、3、5、6、12和25-羟维生素D)与差异性显著的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探讨免疫炎症和维生素在“微生物-肠-脑轴”对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就诊于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PD患者16例,以及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16例,首先通过16S-rRNA基因测序确定粪便样品中的微生物种类,分析了PD组与对照组之间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多样性,以及每个分类单元下肠道菌群的差异;然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PD组外周血Tfh细胞及Tfr细胞的水平,以及通过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检测PD组外周血中中IL-4、IL-10、IL-21及TGF-β的水平,分析上述免疫细胞及炎症因子水平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最后从PD组随机抽取了8例患者,通过串联质谱检测外周血维生素B族(B2、3、5、6、12)和25-羟维生素D的水平,分析上述维生素水平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结果:(1)PD组和对照组之间肠道菌群分布的差异:通过等级丰度曲线发现PD组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小于对照组,但PD组的肠道菌群要比对照组分布的更加均匀;PD组与对照组之间的α多样性指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PD组物种丰富度和系统发育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而α多样性有增加的趋势;通过β多样性分析,发现PD患者的β多样性降低;通过Lefse分析和t检验发现2个纲,2个目,3个科,10个属、5个种的相对丰度在PD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2)临床症状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分析:Acidaminococcaceae与NMSS呈负相关,Bacilli及Lactobacillales与BMI呈负相关。(3)免疫炎症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分析:将PD组外周血中Tfh细胞、Tfr细胞、B细胞、IL-4、IL-10、IL-21及TGF-β的水平与肠道菌群进行了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重点关注T-test检验中有显著差异的肠道菌群与免疫细胞、炎症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其中Negativicutes、selenomonadales以及Veillonellaceae与Tfh(P<0.05)呈负相关;Veillonellaceae与IL4(P<0.05)、IL10(P<0.05)呈负相关;巨单胞菌(Megamonas)以及考拉杆菌(Phascolarctobacterium)与CD19+B细胞(P<0.05)呈正相关。(4)维生素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分析:将PD组外周血中VitB2、B3、B5、B6、B12以及25-羟VitD的水平与肠道菌群进行了Spearman相关分析,主要关注在T-test检验中有显著差异的肠道菌群与维生素的相关关系,发现其中韦荣氏球菌(veillonellaceae)与VitB2(P<0.01)呈负相关;罗斯氏菌(Roseburia)以及Roseburiainulinivorans与VitB5(P<0.05)呈正相关;Clostridium_sp_L2-50种与VitB3(P<0.05)呈负相关。结论:(1)肠道菌群的2个纲,2个目,3个科,10个属、5个种的相对丰度在PD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2)NMSS及BMI与PD肠道菌群丰度相关,提示微生物可能参与临床症状的调节。(3)Tfh细胞、CD19+B细胞、IL4以及IL10与PD肠道菌群丰度相关,提示免疫细胞及炎症因子参与对微生物的调节。(4)VitB2、VitB3和VitB5与PD肠道菌群丰度相关,提示维生素及其代谢物水平可能参与微生物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