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地表由于结构复杂、岩性及厚度变化大,严重制约了地震资料的高精度成像。因此,如何有效调查地表结构,一直是地球物理学者研究的热点。微测井作为地表调查的手段之一,可以准确地获取垂向近地表低速层的速度及厚度。同时,近年来随着地震勘探向着复杂地区的深入,多波地震勘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多波资料的采集质量和转换波的静校正一直是制约多波资料成像品质的重要因素。三分量微测井技术相比于常规微测井不但可以获取地下纵波速度资料也可以获取横波速度资料,从而有效解决转换波低速带静校正这一问题。论文依据地震勘探原理,采用井中激发地面接收微测井技术,三分量检波器在地面呈圆形布置接收。并从三分量微测井技术的施工布置、采集参数的选取、波场分离处理、资料解释及误差分析入手,结合研究区实际地质情况详细研究了三分量微测井在该地区的应用及效果。得出以下结论:(1)横波激发一直是三分量微测井技术的制约因素,测井锤可以与雷管巧妙结合,利用雷管插孔的方向性和聚能性以及雷管结构爆炸的方向性,有效解决了多波微测井激发方向性的问题,一次激发即可产生横波和纵波。(2)三分量检波器可以同时记录多种类型的波,能真实反映地下记录的全波场,提供充分的地震全波场资料,但不同类型的波的质点振动轨迹表现出不同的偏振特性。根据三分量记录的空间偏振特性的差异性,进行三分量坐标的偏振旋转,来达到压制干扰波,分离纵、横波的目的。(3)针对微测井资料解释过程中人为拟合误差,论文提出空间一致性校正、地表多信息融合的方法来减小误差。结合水文资料,地质露头剖面、钻孔资料等,进行综合解释。遵循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全面分析原则,以便获取整个研究区内的浅层地表结构的变化规律。(4)纵横波速度解释结果表明纵波速度界面与地层界面对应良好,横波速度界面不但与地层界面对应,且与多数岩性界面也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因此,横波速度界面反应的岩性信息比纵波要好,可以有效补充纵波遗漏的岩性信息,二者结合分析可以对地层做更精细的刻画。(5)品质因子是表征地层吸收衰减的重要参数之一,在垂向剖面上具有成层分布的特征。在地表由浅到深,品质因子表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是一种对于岩性的预测非常有前景的地震属性。(6)实际应用效果表明:(1)在研究范围,依据三分量微测井解释结果确定激发点深度应深入第三系地层之下,避开第四系地层,尤其是结核层,这样加大了药柱和地层之间的阻抗,单炮资料的质量就会得到大幅改观。(2)利用三分量微测井速度解释结果结合炮井钻孔信息建立近地表模型,初步解决转换横波的长波长静校正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