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4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五号公告”,意味着我国QDII制度的正式实施。2006年7月中国工商银行推出了首款境外理财产品,回顾两年多来银行境外理财产品的运行情况却并不顺利,销售遇冷、发行量呈倒“V”形、净值连连下挫、海内外夹缝中难发展、陷入“代销门”的质疑等等问题。作为一项可全球配置资产、有效规避单一市场风险、值得长期投资的理财产品,论文对商业银行境外理财产品创新及风险监管问题进行研究,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和现实意义。论文按照介绍产品运行和创新的政策环境总结产品现状和存在问题对比产品异同抓住产品特点和创新重点提出产品创新设计框架产品创新中风险的监管对策建议的思路展开研究。文章共分六个部分。第一章,导论。作为论文的开端,在这一章介绍了论文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阐述了论文的研究思路,说明论文采用了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综述了国内外研究动态,提出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第二章,论述了银行境外理财产品及其运行的制度和政策环境,铺垫产品可创新的政策尺度。文中先阐述了QDII制度概念、出台背景及意义,再介绍我国现行的QDII政策,说明QDII政策的三个核心问题,最后概述了银行境外理财业务的运作原理、成本构成和风险种类。第三章,通过简述我国银行境外理财的发展历程,回顾并总结产品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说明为什么要进行银行境外理财产品创新。第四章,对比分析了中外资银行开展境外理财产品的优劣势,银行境外理财产品与其他理财产品的异同,定性定量分析了境外理财的汇率风险,旨在明确银行境外理财产品的特点,把握产品创新的重点。第五章,基于规避风险的角度,结合投资者风险偏好的不同提出了风险厌恶型、风险偏好型、风险中立型三种银行境外理财产品创新的设计框架,为推动我国商业银行境外理财产品的实践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第六章,作为第五章内容的延伸,对于伴随产品创新中的风险,利用金融监管主体和创新主体的博弈模型分析提出了强化监管当局风险监管机制和构建外部环境风险防范体系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实际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