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通过对协和医院全院药品和抗菌药物的使用调研以及莫西沙星的利用评价了解医院药品的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计算药品的库存周转率和A类药品管理前后周转天数的变化摸索适合我院实际情况的库存管理模式;通过评估说明书之外用法和建立新药申请数据库,提出完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相关工作的建议。首先,对全院1300余个药品品规进行ABC分析和药物治疗学种类分析并计算库存的金额周转率和药品的周转天数,优化库存管理。得到A类药品有200余个品规,B类药品190余个品规,C类药品约900个品规,各类药品的金额分别占了药品总金额的75%、15%和10%。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和抗感染药物的总品规数最多,然而占用金额最高的药品种类分别是抗肿瘤药物和抗感染药物。通过加强对A类药品的库存管理缩短药品入库周期,2011年11月和12月的药品周转天数较2010年同期均具有显著降低,2011年A类药品的周转天数中位数约为7天(P<0.05)。再次,对全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对比整改前后的变化。所得结果为2010年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为59.27%,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50.01,科室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为19种,抗菌药物特殊使用品种使用量占抗菌药物使用量的百分率为14.70%,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费用为1726.91元,抗菌药物费用占药费总额的百分率为25.31%和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百分率为84.49%。2011年7月~11月与2010年同期相比,上述各项指标中位数的变化幅度分别为-5.12%、-18.26%、-5.26%、-42.63%、-10.06%、-28.10%和-6.70%。七项指标较2010年同期均有了明显改善,管理卓有成效。第三,对2010年和2011年第一季度的莫西沙星注射液的应用进行药物利用评价。所得结果为2011年第一季度与2010年同期相比莫西沙星注射液使用量同比增幅5.15%,每个患者的用药量逐渐增多(P<0.05),手术预防用药使用量同比增幅20.51%。53例患者中有45例为手术患者,其中39例(39/45,86.7%)选择莫西沙星作为手术预防用药。20例具有感染指征的患者病原学送检率为55%。可以看出我院莫西沙星注射液的应用存在不合理性,作为手术预防用药的不合理应用现象逐渐增多,有必要对其用药进行及时的干预。第四,将1988年~2011年24年间的2041条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药品申请记录录入电子版,建立新药申请数据库并与PIS系统相链接。最终945条(945/2041,46.30%)药品信息能够与PIS数据库中的药品信息相对应获取药品代码,1993年~2011年期间,年新药申请通过率的平均值为62.05%。通过建立和完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新药申请,可实现药品历史的可追溯性,为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的新药申请流程的改进提供依据。最后,对全院8个科室共251条药品说明书之外用法进行整理汇总分析和评估。可以得出251条说明书之外用法中95.62%为适应证超出药品说明书的范畴,90条说明书之外用法信息中24条药品的说明书之外用法的适应证已经FDA批准,66条未经FDA批准。90条说明书之外用法的有效性、推荐级别和证据强度分别以ClassⅡa、ClassⅡb和CategoryB为主。我院药品说明书之外用法以适应证的说明书之外用法为主,不同药品的说明书之外用法的有效性、推荐级别和证据强度各不相同,应针对不同证据强度的说明书之外用法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