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归化与异化,人们多会从文化层面来看待这两种翻译策略的优势和劣势。然而文化信息,不论是在原作中还是在译作中,都是靠语言文字来传达的。因而归化与异化不仅限于文化层面,也应包括语言结构层面上的归化与异化。在文化内容的翻译中采用异化策略可以为目的语文化引进新鲜元素,扩展读者的视界。要让读者理解这些新元素,就需要至少在句法层面上用读者能理解的语言来表达。而源语和目的语之间(如英语和汉语)如果存在较大差异,译者要跨越这道鸿沟,将原文的内容和精神传达给读者,就需要在句法层面上运用归化策略,呈献给读者容易理解的、地道的译文。 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句法结构有许多不同之处,给英语长句的翻译带来诸多困难。如果译者保留英语原句的句法特点,势必会给读者带来阅读上的障碍,妨碍读者顺畅地获得原文的内容和精神。因而,从语言层面上讲,句法结构上的归化策略不仅是可取的,也是必须的。毕竟任何译文最终都是给读者看的,读者的认同和接受是对译文最好的评判。 英语和汉语在句法结构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英语介于分析型和综合型语言之间,而汉语是典型的综合型语言;组织句子方面,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句子结构方面,英语多为主语—谓语结构,汉语多为主题—评论结构;英语的修饰成分既可置于中心词之前,也可以在之后,而汉语中不存在后置修饰语。 译者首先是读者,也会受到英汉语言差异的影响,在阅读原文时遇到困难。具体到英语长句,是那些因素给译者带来理解上的困难呢?首先,英语句子中的主语、宾语、补语、状语都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扩展,增加句子长度,而这种扩展有时是无限的;其次,句子成分的扩展,各种连接手段的运用,使主句与分句之间,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复杂化,难以理清;另外,there-be结构,形式主语it和后置修饰语在汉语中没有对应物,需要译者转换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