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生化学理论性知识深度学习情况比较分析 ——以湖南省三所不同类型学校为例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haib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度学习是当代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推进各项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目前深度学习的研究已经涉及到各个学科,但是与化学学科的结合度仍然不高,与化学理论性知识相结合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化学理论性知识是高中化学知识的主干部分,是连接大学化学与高中化学的桥梁,学生对于此部分知识的掌握更是要达到较高水平。因此,将深度学习融入到化学理论性知识的学习之中尤为重要。本论文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湖南省三所不同类型学校,即A中学(全国著名示范性中学),B中学(长沙市普通学校),C中学(县级中学)化学理论性知识深度学习情况以及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总体来说,三所学校化学理论性知识深度学习现状,A中学最好,B中学略弱于A中学,C中学较差,基本上与学校等级一致。通过分析,A中学和B中学的学生在化学理论性知识深度学习现状上,无显著性差异,C中学在联想与结构维度、活动与体验维度、本质与变式维度、价值与评价维度上与A中学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联想与结构维度、本质与变式维度、迁移与应用维度、价值与评价维度上与B中学存在显著性差异。比较三所学校化学理论性知识深度学习的影响因素,从学习动机上来看,A中学近五成的学生缺乏内部动机、另外两所学校大部分学生都缺乏内部动机;从学习方式上看,名校学生在学习时,更多的是从知识的本质出发,理解知识,举一反三,市普通中学次之,县普通中学的学生学习时,更多的是停留在表面,未能由表及里;从学习能力上看,名校学生在提出问题、批判反思、迁移应用方面较为突出,相比之下,县普通中学学生学习能力较弱;从学习环境上来看,三所学校的学生都喜欢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渴望与教师成为朋友。
其他文献
滑坡作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人类受其危害由来已久。最近几十年来,在我国国内,滑坡也是频频发生,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和损失。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对地质灾害防治的投入大大增加。大量政府主导的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开始立项实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随着资金和人员的投入进一步增加,传统的滑坡治理工程开始逐渐向以绩效考核为导向的滑坡管理项目倾斜,滑坡治理工程造价管理控制越来越重要,而研究滑坡
城市化的快速进程是造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以“生态源地-生态阻力面-生态保护与修复优先区域”为核心思想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范式是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维持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科学、准确的生态源地识别体系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奠定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的长时序生态源地空间变化分析能够筛选造成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变化的因素,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建议;“点-线-面”的生态安全要素识别与优化对维持与改
本文以一种新颖的角度——借鉴化学动力学理论与方法,剖析学习动力学。试图结合化学学科与学习动力研究,形成有学科特色的学习动力学理论体系,并试图编制有化学学科特色的学习动力量表,用于表征高中学生化学学科的学习动力发展状况。基于这些目标,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获得支撑数据,通过分析问卷数据,检验模型的可靠性。并基于该模型编制了较科学的学习动力量表与调查问卷。研究得到以下结果:(1)学习动力调查问卷
文章选取南京熙南里历史地段作为研究对象,从文化传承视角出发,分析其业态类型结构、空间分布特征、文化传承表现度,通过梳理历史地段的业态现状问题,提出历史地段业态调整建议,旨在为历史地段更新过程中的业态调整提供参考。
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进入学校课堂逐步普及,教师如何利用技术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引起众多学者研究和讨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Koehler和Mishra提出的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理论。本文对新手和熟手化学教师的TPACK从整体与各维度现状水平、观念与教学实践、影响因素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已有TPACK相关问卷的基础上,编制了中学化学教师TPACK现状
当今的国际世界己经进入科学技术革命的新时代,技术正引领着现代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并不断地进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技术教育的实施影响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使个人能更加科学、理性和自信地面对复杂的技术世界。因此,对教科书中技术教育内容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选取人教版、苏教版和鲁科版三版高中化学必修新教科书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技术教育内容进行比较研究。以内容分析法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在综合分析
我国《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以十个大概念统领整个高中生物学的课程,提出了“内容聚焦大概念”的基本理念。《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指出:通过大概念的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进而建立生命观念,是生物学课程的重要学习目标。本研究依据《课标》对人教版(2019)《分子与细胞》模块提出的两个大概念进行分析,梳理大概念下的重要概念、次位概
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2017年颁布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将小学科学的学习内容分为四个模块,化学知识包含在物质科学领域,学生以单科形式接触到化学已经是九年级了。小学科学与初中化学之间如何衔接引起学者们的注意,本研究将笔者在一线教学和化学教学专业知识的优势相结合,对小学科学与初中化学的教学衔接
化学是自然学科之一,在不同的层面创造与转化物质以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这与我们日常生活、经济发展、技术领域和环境保护密切相关,因此在化学学科的教学中渗透STSE教育是时代的使命。化学教材中含有大量的STSE内容,这些内容关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所以研究和分析教材中STSE内容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着眼于课程标准和教材两种静态文本分析,期望解决以下问题:课程标准对STSE内容的学习要求是什么?当前人
创作手法是编导按照一定的要求再现生活和表达情感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编导利用编舞技法进行舞蹈创作时的方式方法,编导对这些技法掌握与运用的能力,体现在整个舞蹈创作的方方面面。舞蹈作品《等着你》的创作既是红色文化的一种宣传实践也是对赣南红色文化的传承。本文以原创舞蹈作品《等着你》为研究对象,从编导的叙述视角来分析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一系列手法,分别从创作背景、创作思路、运用的技术手段三个方面来进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