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在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以培养兴趣与提高技能相促进,是体育教育改革的首要问题;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发展,是学校体育实践的核心问题;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健康行为素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问题。协调能力作为人体各机能水平的综合体现,对人体运动素质的高低及运动技能的形成与掌握程度具有探赜索隐,钩深致远的影响。体育运动作为人类身体本能的生命哲学,引起个体积极的兴趣与思想活动,以个体更好的理解和实践伦理原则是从事一切活动的动力过程,也是获取成功的先决条件。因此,加强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并积极的引导他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学生正确的健康素养,对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本研究在系统论思想之下,依据行为动机及运动技能形成的行为表现理论,及运动协调能力的体能与心能学说理论,就人体行为所表达出的运动协调与体育学习兴趣间存在怎样的关联模式的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特尔斐法、测量法、量表调查法及数理统计等相关方法,采取自行编制小学生运动协调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汪晓赞教授编制的《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评价量表》,测量了兰州市东郊学校480名学生的运动协调能力和体育学习兴趣基本数据,分析了小学生运动协调能力和体育学习兴趣的基本情况及在一些因素上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联关系。针对研究结果提出可行的建议,以期将体能、心能、技能有机结合,为深化教育体质改革,全面促进学校体育,推动素质教育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兰州市东郊学校总体体育学习兴趣水平浓厚,男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优于女生。在三个水平上,自主学习维度水平二、三男女生存在显著差异,水平一无显著性差异,且均是男生高于女生;运动参与维度水平三男女生存在显著差异,水平一二无显著性差异,且男生高于女生;体育学习积极兴趣与消极兴趣两个维度男女生均无显著差异。2.以学习水平为影响因素,体育学习兴趣总分在三个水平上无显著差异。在分维度上,运动参与维度三个水平无显著差异。体育学习积极兴趣维度,水平三与水平一、水平二存在显著差异,且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体育学习消极维度水平三与水平一存在差异性,且水平一>水平三;自主学习维度三个水平两两互相存在差异性,且水平三>水平二>水平一。3.以是否独生子女为影响因素,非独子女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优于独生子女。在运动参与维度与自主学习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且非独子女优于独生子女;在体育学习积极兴趣与消极兴趣维度上无显著差异。4.兰州市东郊学校总体运动协调能力良好。男女生的运动协调能力发展水平具有较大差异性。女生在节奏、平衡自主性、场依存性和被动性、精细型、手眼非位移操作等动作协调能力方面占优势。男生在力量、速度、体能性、定向、准确性场独立和活动的自主性、粗放型、快速位移及器械性控制等动作协调能力方面占优势。5.不同学习水平,运动协调能力增长幅度与年龄增长情况不完全呈线性关系,在感官配合、敏锐性、节奏性且有速度参与的协调指标上,水平一到水平二的增幅大于水平二到水平三的增幅;在时空特征与四肢协调能力、体能性、力量素质参与的协调指标上,水平二到水平三增幅大于水平一到水平二的增幅。6.以是否独生子女为影响因素,在反应合作性及场依存关系的协调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且非独子女优于独生子女;其余指标不受是否独生子女的影响。7.运动协调能力与体育学习兴趣存在关联趋势,且在等级分布上有明显的正向关联关系,即当体育学习兴趣总分为差等级时,运动协调能力总分也为差等级;当体育学习兴趣总分为中等级时,运动协调能力总分也为中等级;当体育学习兴趣总分为优等级时,运动协调能力总分为优等级。反之亦然。8.感官配合能力、时空特征能力和四肢协调能力均体现为:在水平一、水平二上受运动参与、体育学习积极兴趣和体育学习消极兴趣影响,在水平三上受运动参与和自主学习影响。9.运动参与维度在三个水平上均体现为受感官配合能力和四肢协调能力影响;体育学习积极兴趣和消极兴趣两维度,在水平一上,主要受四肢协调能力影响,在水平二上,主要受时空特征能力和四肢协调能力影响,在水平三上,主要受感官配合能力和四肢协调能力影响;自主学习维度在三个水平上均受运动协调能力的各因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