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H.264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和国际电信联盟(ITU-T)的视频编码专家组(VCEG)组成的联合视频小组(JVT)共同研发的最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同以往的编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264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和国际电信联盟(ITU-T)的视频编码专家组(VCEG)组成的联合视频小组(JVT)共同研发的最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同以往的编码标准相比,H.264在编码效率和图像质量方面有很大的改进,这主要是由于H.264中引入了多种新的编码技术,如采用了从16×16块到4×4块的7种预测块模式以适应图像不同细节分布的特性;多参考帧预测模式和高精度运动矢量(1/4像素精度)以提高预测精度和编码效率;与量化相结合的整稀疏变换不仅可以只需采用加减移位完成变换并且可以实现更为精确的量化步长;增强的帧内预测提高了I帧的编码效率;选用了基于上下文的变长编码(CAVLC)和算术编码(CABAC)有效地提高了熵编码性能等。这些编码技术的使用,在提高编码效率和图像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编码器的计算复杂度,导致编码时间过长,这就使得H.264在实时视频编码和传输应用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为了提高H.264的应用价值,必须对编码的算法进行优化,本文的研究重点就是对帧内模式选择算法进行优化,提出了一种快速模式选择算法。 本文首先介绍了视频编码的发展历程,然后介绍了H.264的编码器的结构,在此基础上,介绍了H.264编码中所采用的一些关键技术。文中重点对模式选择算法进行了研究,分别对帧内和帧间模式选择算法进行了分析。帧内模式选择算法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在基于宏块空间上的密切相关性基础上,分析了Intra4×4块率失真代价的计算方法以及Intra4×4块与Intra16×16块模式选择算法存在的关系后,提出了一种快速的帧内模式选择算法,该算法经仿真试验表明在信噪比基本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节省了编码时间大约30%,而比特率仅增加1%左右,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互联网上视频数量呈爆炸式增长,海量视频无论对视频的处理还是存储,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同时,实际的视频检索发现,海量视频中存在着大量的重复视
摘要:设计方案直接影响投资,设计质量间接影响投资,设计方案影响经常性费用。建筑优化设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搞好优化设计,应主要抓好那些问题,本文作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工程重要性 一、建筑设计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设计方案直接影响投资。工程建设过程包括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三大阶段。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其关键就在于
移动多媒体业务的不断增长使得人们对无线网络的传输速率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带宽受限和时变的无线信道下进行图像的传输一直以来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MC-CDMA(M
内容摘要:建筑剖面的组合方式,主要是由建筑物中各类房间的高度和剖面形状、房屋的使用要求和结构布置特点等因素决定的。高度相同、使用性质接近的房间,可以在空间中相互组合在一起。建筑剖面设计中应着重从垂卑方向考虑各种高度房间的空间组合、楼梯在剖面的位置,以及建筑空间的利用等问题。 关键词:建筑 剖面设计空间 组合利用 建筑剖面设计中应着重从垂卑方向考虑各种高度房间的空间组合、楼梯在剖面的位置,以及建
神经干细胞是藏匿于神经系统某些部位中的一些细胞,这些细胞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或细胞工程等高新技术对其进行人工改造,使神经干细胞发育成为能够对中枢神经
随着无线通信的发展和高速多媒体业务需求的迅猛增长,未来无线蜂窝网络通信面临许多挑战。为了提升系统的频谱利用效率,现有的通信网络通常采用频率复用、时分多址或码分多址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新兴的地理学研究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如何将GIS技术和传统的数据管理系统相结合,实现更深层次的信息管理
摘 要:本文从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两方面对其进行介绍和分析,并就当前校园建筑设计趋势及其建筑表现手法与同行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设计功能结构探讨 一、 工程项目概况 本工程位于望谟县城新城区,占地面积3.36 hm2,其所处环境风景迷人。该地块地势平坦开阔,地形边界整齐,周围交通便利,生态环境良好,是理想的校园建设用地,总用地面积3.36万m2,总建筑面积约22 176 m2,建筑密度22%
目前嵌入式语音识别系统多数是基于ARM、DSP或单片机开发的孤立词、特定人、小词汇量语音识别,使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受到一定的局限。本课题就是针对现有嵌入式语音识别系统
WMN是一种新型的宽带无线网络结构,可以看成是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和移动Ad hoc网络(Mobile Ad hoc Network,MANET)的融合,且发挥了两者的优势。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