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承销商声誉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中国证券发行市场的分析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hsha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以"证券发行市场为什么需要证券承销商"这样一个问题为切入点,从交易费用理论、信息经济学、金融中介理论和声誉模型的角度探讨了承销商在证券发行市场中的作用,研究了声誉对于承销商的"信息生产"和"认证中介"职能的重要性,分析了声誉机制对于规范承销商行为和提高证券发行市场效率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之上,该文运用中国证券发行市场中的数据资料,实证检验了中国承销商声誉与其他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从中探究了中国证券承销商声誉机制弱化的原因.该文认为,证券承销商存在的重要意义不仅仅体现在证券分配和销售上的专业性方面(这种专业性可以节约证券发行的交易费用),更为重要的是承销商是证券发行市场中最重要的"信息生产者"和"认证中介",承销商的这种功能大大缓解了证券发行市场中投资者与发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而导致的逆向选择问题,从而提高了证券发行市场运行的有效性.然而,承销商作为信息生产者,面临着一个"可信性"的问题,即投资者如何能相信承销商所生产信息的可信性呢?要解决信息"可信性问题",承销商就必须具有良好的声誉,失去了声誉,承销商的"信息生产"和"认证中介"的功能也就失去了基础,所以对承销商而言,声誉可以说是一个事关"生存还是死亡"的重大问题,正因如此,声誉才成为是约束承销商行为的重要因素,因而也是影响证券发行市场绩效的一个重要机制.从理论上说,在一个证券发行市场上,如果声誉机制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则可以内生出三种关系.基于以上的理论观点,该文对中国证券发行市场中承销商的声誉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承销商声誉机制作用下的上述三种理论关系均得不到中国证券发行市场经验数据的支持.那么,导致中国证券发行市场中声誉机制弱化,承销商声誉与发行企业质量、IPO抑价、承销服务费用三者之间关系扭曲的原因何在呢?该文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制度上的缺陷、又市场结构上的缺陷,还有监管方面的问题.具体而言,这些原因主要体现在:证券发行制度的行政化、承销业务的地域性、券商退出机制和优胜劣汰机制的缺失;IPO定价机制的非市场化;承销服务费用的人为管制;监管当局监管不力与监管过度并存;以及券商产权制度的缺损.针对上述中国证券承销商声誉机制弱化的深层原因和声誉机制的一般原理,结合中国证券发行市场制度变迁的背景,该文最后探讨了重塑中国证券承销商的声誉机制、规范中国证券承销商行为的政策取向,并从发行制度、发行定价方式、承销服务价格、监管以及产权制度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如何促进中国证券承销商声誉的信号甑别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形成,为实现中国证券发行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政策依据.
其他文献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是在原市管县体制弊端日益凸显的背景下,中央政府对省以下地方政府间关系做出的重大制度变革。其实质是通过实行扁平化组织结构,减少纵向行政层级,赋予县级
溶菌酶(Lysozyme或Muramidase)于1922年Fleming首先发现。它具有显著的溶解细菌壁的作用,特别是对腐生球菌。在生物界中溶菌酶的分布很广,如鸡蛋白、唾液及植物的无花果中均有。根据其溶菌的特性,可对其活力进行测定。在白血病中,按其型别不同,溶菌酶的活力可有显著差别,这就为白血病开创了一种用酶学进行分型的新方法。
以融资租赁为主要交易形式的现代租赁业,上世纪50年代发端于美国,随后扩展到欧洲、日本和世界其他国家.现代租赁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在世界发达国家以及许多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共同选择,区域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具体化。水资源是协调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