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近30年来的研究重点也逐渐转移到室内空气品质。在高校中,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和接触到的最频繁最密切的外环境也就是教室。一般教室的每天平均使用时间为6-8小时,因而研究教室内的空气品质,改善教室内的空气质量,对保护师生身体健康和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青岛市某高校某一教学楼为研究对象,根据冬夏季教学楼开放时间,采集了6种不同类型教室内空气环境测试和学生主观调查数据,测试的3个时间段为8:00-12:00,14:00-18:00,19:00-22:00。本文根据教室内的空气环境特点,选择温度、相对湿度、风速、CO2浓度、甲醛浓度、噪声、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等物理量作为测试的代表参数。主观调查则依据国际通用的主观评价调查表格,对室内人员的空气不接受率以及不舒适症状进行调查。本文在主客观实测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不同教室的空气品质进行等级评价划分并计算教室内空气实测参数与室内人员的主观感受率之间的灰色关联度,最终得出对室内人员的感受率影响最大的客观参数,并且在研究过程中得出以下结论。⑴六个教室的冬夏季的3个时段内,除了甲醛浓度在推荐的标准值范围内,其余实测参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⑵主观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夏季男生的室内空气不接受率和不舒适症状出现率普遍高于女生,而冬季女生的空气不接受率和不舒适症状出现率一般会高于男生,进入教室大于1h人员的室内空气不接受率和不舒适症状出现率大于进入教室小于1h的出现率。⑶采用灰色关联方法对冬夏季不同教室的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按教室内的空气品质对教室进行排序,从优到劣的排列顺序为:小型自习室、小型阶梯教室、大型阶梯教室、中型阶梯教室、大型自习室、微机室,并且通过比较关联程度的大小可知夏季的室内空气品质优于冬季的室内空气品质。⑷根据实主客观调查结果,得出冬季对室内人员感受率影响最大且最需要改善的客观参数为二氧化碳浓度、相对湿度、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噪声;夏季对室内人员感受率影响最大且最需要改善的客观参数为相对湿度、温度、风速、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