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视角下农民科学素养的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appleshu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是作为农业主体的农民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手段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现代化农业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农民是实现转化的主体。目前我国农村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农民科技文化素养的偏低,并且已经成为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限制因素。鉴于此,必须对我国农民科学素养现状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与认识,找出制约提升农民科学素养的瓶颈所在,进而提出提升农民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通过基于对科学素养的理解,阐述农民科学素养的涵义为:农民对现代农业科学的理解、农民对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认知能力、对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接受和掌握能力、把农业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成劳动生产力的能力。同时,也根据新形势重新定义了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农业现代化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装备和管理为支撑,建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现代职业农民培育体系、新型农业服务体系。本文分析了提高农民科学素养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性。并以河南省唐河县农村进行科学素养调查为例,以小见大、以点为面,对当前农民科学素养现状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唐河县农村的农民对科学知识的了解不深,对科技与社会的认识简单,科学意识薄弱。造成这些的原因不仅有农村农民自身原因的影响,也受社会环境等外因的影响。本文从农村居住环境、生活方式、受教育条件和农民接受科普程度来剖析影响农民科学素养的因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改善农村自然环境,加强农民与外界联系;明确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改善影响农民科学素养的外部环境,形成有利于提高农民科学素养的社会大环境;建立、健全相关国家制度,充分落实相关政策等若干提高农民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和建议。
其他文献
在气候变化问题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焦点、国家间政治博弈筹码的历史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逐渐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政策之一,世界各国甚至将其看作是一场即将席卷全球的“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