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意理论参照下政治文本汉法口译中“中国特色”词汇的分析和处理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YM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口译作为一种有效的国际化的沟通方式其作用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法国的文化生活中,翻译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口译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交流活动,与笔译又有所不同,口译工作并不是所有懂两种语言的人都能胜任。但有些译员既可以胜任口译工作也可以胜任笔译工作。笔译译员是书写方面的专家。他们有机会可以重阅和修改他们的翻译。相反地,口译工作者是进行口头方面的交流,是一种实时现场性工作。口译工作是一种综合又全面的语言活动,决不能进行简单的语言符号转换。对于一个译员来说,他的工作质量主要建立在他们的语言水平、文化修养水平上。当然他们还需要具备与他们所遇到的主题相关联的上专业知识,比如:经济、科学技术、医学等方面知识。在我国,很多政治性的讲话中经常出现一些含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因素和信息,如谚语、诗词、典故等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元素,其对应的法语翻译往往使译员感到颇为棘手,分析这些文化差异带来的翻译问题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掌握适当的应对文化差异的口译技巧和策略,可以帮助译员在实际处理相关口译问题时,能够较为灵活的进行语言翻译传递,较为完美地完成口译任务,保证两种语言文化交流的顺畅性及语义表达的正确性。本文将以中西文化差异为基本出发点,并具体以习近平主席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为分析文本,以法国释意理论的主要观点为分析汉译法讲话的理论依据。尝试从文本文体的特点,翻译策略的选择,翻译计划的制定,突发事件处理情况,中国特色信息元素的翻译困难,有效的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策略及相关思考等方面进行梳理与分析,提供作者个人的应对策略。最后,针对汉译法口译中出现的因文化差异造成的翻译困难问题进行总结,同时在法国释意理论的指导下分析问题。但论文仍有不足之处,仍有问题厄待解决。
其他文献
市场化经济体制下,品牌形象成为市场竞争中最为重要的法宝。在现有情况下,政府也应把品牌传播策略当作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利器。该文拟在政府品牌传播策略中引入整合营销传播
随着对外语焦虑与特定外语学习技能关系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广泛,阅读被证明是与外语学习焦虑密不可分的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外语阅读焦虑是普通外语学习焦虑的重要分支。研究中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进行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习者个体进行自我知识建构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框架下的教学目的在于创设利于学生建构知识的认知情境,促进学
抗日战争结束,日本战败,日军仓皇撤退,在中国的一些地方,主要在中国的东北,抛下了许多日本儿童。他们虽然为日本人所生,却为中国人民所抚养。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长大成人。
去年7月以来,泸州市龙马潭区纪委监委先后制发《派驻机构履职清单(试行)》《泸州市龙马潭区派驻纪检机构2018年度工作考核办法》《派驻纪检机构日常管理工作制度(试行)》三个
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语言学的诞生以及女权运动的蓬勃发展,语言中的性别歧视问题得到了中西方很多语言学家的关注。前人的研究表明,性别歧视不同程度地存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