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口译作为一种有效的国际化的沟通方式其作用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法国的文化生活中,翻译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口译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交流活动,与笔译又有所不同,口译工作并不是所有懂两种语言的人都能胜任。但有些译员既可以胜任口译工作也可以胜任笔译工作。笔译译员是书写方面的专家。他们有机会可以重阅和修改他们的翻译。相反地,口译工作者是进行口头方面的交流,是一种实时现场性工作。口译工作是一种综合又全面的语言活动,决不能进行简单的语言符号转换。对于一个译员来说,他的工作质量主要建立在他们的语言水平、文化修养水平上。当然他们还需要具备与他们所遇到的主题相关联的上专业知识,比如:经济、科学技术、医学等方面知识。在我国,很多政治性的讲话中经常出现一些含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因素和信息,如谚语、诗词、典故等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元素,其对应的法语翻译往往使译员感到颇为棘手,分析这些文化差异带来的翻译问题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掌握适当的应对文化差异的口译技巧和策略,可以帮助译员在实际处理相关口译问题时,能够较为灵活的进行语言翻译传递,较为完美地完成口译任务,保证两种语言文化交流的顺畅性及语义表达的正确性。本文将以中西文化差异为基本出发点,并具体以习近平主席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为分析文本,以法国释意理论的主要观点为分析汉译法讲话的理论依据。尝试从文本文体的特点,翻译策略的选择,翻译计划的制定,突发事件处理情况,中国特色信息元素的翻译困难,有效的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策略及相关思考等方面进行梳理与分析,提供作者个人的应对策略。最后,针对汉译法口译中出现的因文化差异造成的翻译困难问题进行总结,同时在法国释意理论的指导下分析问题。但论文仍有不足之处,仍有问题厄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