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后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标本中凋亡调控蛋白Fas和Survivin的表达水平,探讨新辅助化疗对结直肠癌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评价新辅助化疗在结直肠癌辅助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收集武汉协和医院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标本26例,分为两组新辅助化疗组(9例)和腹腔镜组(17例);另取癌旁正常肠组织10例做对照组。免疫组化S-P法检测标本中的Fas抗原表达,Western bolt法检测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统计学分别应用?2检验、方差分析和t检验进行差异性评价(α=0.05)。结果:Fas在腹腔镜组、新辅助化疗组以及对照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4%(4/17)、67%(6/9)和60%(6/10),腹腔镜组和新辅助化疗组相比,新辅助化疗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腹腔镜组,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Survivin蛋白在腹腔镜组、新辅助化疗组和对照组的表达水平分别为86.9%±1.7%、53.8%±4.7%、19.9%±2.5%,三组有极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单独比较新辅助化疗组和腹腔镜组表达水平,也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能够上调结直肠癌细胞的Fas表达水平;同时下调survivin表达水平。Fas的上调和Survivin蛋白的下调提示肿瘤细胞凋亡程度增加以及预后效果的改善,所以新辅助化疗能够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凋亡,减少肿瘤细胞增殖。目的:探讨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这项临床试验患者来自武汉协和医院腹腔镜治疗中心2004年7月至2009年7月间行手术治疗的61例患者,随机分为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镜组(23例)和单纯腹腔镜组(38例),观察手术标本组织学疗效和化疗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淋巴结转移率、手术并发症、住院费用等差异。应用Kaplan-Meier法估算1、3、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生存曲线差异(α=0.05)。结果:在术前介入化疗的23例患者中,总体并发症发生率21.7%,全部病例未出现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23例经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的患者其肿瘤组织学疗效O级2例,I级7例,Ⅱ级10例,Ⅲ级4例,总有效率为91%(21/23),术前介入化疗联合栓塞较单独应用化疗其疗效有显著性优势。近期效益上手术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淋巴结转移率和术后30天总体并发症率两组没有明显差异。术前灌注化疗联合腹腔镜组出血量(152.5±46.9)ml显著低于单纯行腹腔镜手术组(246.7±90.4) ml(P=0.036),住院费用(4.3±0.9)万显著高于腹腔镜组(2.8±1.1)万(P=0.048)。远期疗效上,两组患者的1、3、5年积累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腹腔镜组:86.8%、31.9%、18.2%、24month;术前介入化疗联合腹腔镜组:91.3%、58.4%、36.5%、42month,两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采用新辅助化疗反应轻,不增加手术风险,组织学疗效明显。化疗后行腹腔镜手术近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令人满意,能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延长中位生存时间,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