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格尔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长期以来,人们对精神领域中的交往的论述重视不够,对精神交往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阐释也很少。本文尝试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以交往为理论基点,进而解析精神交往,以我国在迎接全球化时代的现状为历史背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从哲学的角度探析精神交往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针对当前我国存在的精神交往问题,探索解决精神交往问题的路径。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为精神交往提供丰富的物质保障;利用先进交往手段,形成普遍的精神交往;建立和完善规范的精神交往管理机制;加强素质教育,提升主体的精神交往资质等措施,合理地利用精神交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本文的正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精神交往的涵义、特征及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该部分认为交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分为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两部分,进一步阐释精神交往的概念。精神交往始终受物质的纠缠,与物质交往交织在一起,二者相互作用。物质交往是基础,决定精神交往的内容、程度、水平,精神交往随着物质交往的发展而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存在方式,精神交往指社会生活中,主体借助交往工具对思想、能力、情感等意识对象相互作用的理解,实现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满足精神需求的互动对话活动。这种交往活动是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是为了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达到心灵上的默契、情感上的共鸣,而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发生的主体互动双向过程。它有很多实现形式,既有经济上的精神交往、政治和文化方面的精神交往,又包括直接精神交往和间接精神交往等交往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交往形式,具有社会性、多样性、能动性、继承性和开放性等特征。随着社会物质的发展,精神交往逐渐独立发展起来,精神交往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它既是人的本质需求的要求,又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一方面,由于人时间和能力的限制,需要进行交往活动完成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人在高低需要张力间发展,在较低层次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寻求高层次的精神交往,这是人的内在需求本质。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使得有人专门从事精神领域的创造交流活动。第二部分,精神交往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该部分从分析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入手,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摆脱了片面“物的依赖性”的发展,具备个人社会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的个人发展,包括人的素质个性、社会关系、人的需要方面的全面发展。精神交往是把“双刃剑”,良好的精神交往对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积极作用。精神交往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表现在:精神交往增强交往实力;精神交往推动主体情感健康交流。人的全面发展是精神交往追求的最终目标,对精神交往具有普遍的推动作用。全面发展的人作为精神交往的主体,高层次素质能力的提升,促使精神交往的内容不断上升,引导精神交往向更高方向发展。第三部分,当前我国精神交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该部分考察我国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精神交往问题,并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精神领域存在精神交往功利化,精神交往主体的不平等,精神交流危机,精神意义消减、情感迷失等主要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转型期复杂的社会时代背景;教育水平低,精神交往者素质不高;法律规范机制的不健全等。第四部分,合理利用精神交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该部分针对精神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从物质、开放程度、法律、主体等方面采取措施,正确审视运用精神交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措施如下:大力发展生产力,为精神交往提供物质保障;利用先进交往手段,形成全球普遍精神交往;运用法律手段建立规范的精神交往管理机制;加强素质教育,提升主体精神交往资质,增强交往活动的自觉性和自律性。本文以精神交往为研究对象,并围绕精神交往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问题展开论述,探讨合理利用精神交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